福建将连发 5 个月,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这意味着众多劳动者的工资或将多一笔钱,为他们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善。在这 5 个月里,每一个辛勤工作的人都有望感受到这份福利的温暖,或许可以用来购买心仪的物品,改善家庭生活,亦或是为自己的未来储蓄。这不仅是对劳动者的一种鼓励和回馈,更是体现了社会对他们的尊重与关爱。相信在这连续的 5 个月中,福建的职场氛围将更加积极向上,大家都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近期,在阳光的助力下,福建白天的气温升至30℃以上,体感闷热,三明14日最高气温可达34℃。
随着气温不断升高,你的工资卡里或将多收到一笔钱!在福建,本月起高温津贴开始发放。哪些人可以领取?一起来看↓↓
关于高温津贴
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
也就是说,除高温户外作业可享受高温津贴外,对非露天工作的劳动者,如果用人单位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至33℃以下,也是享有高温津贴的。
目前,31个省份的高温津贴标准集中在100元至300元之间。
福建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在每年5月至9月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不含33℃)的,5月应当按实际高温天数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6月至9月应当按月或按实际高温天数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
具体发放标准为:按月计发的每人每月260元;按天计发的,每人每天12元。用人单位发放的高温津贴纳入工资总额,但不包括在最低工资标准范围内。
高温天气温度数据以什么为准?
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发布日预报气温最高达到40℃以上时,停止安排劳动者进行室外露天作业;
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不得安排劳动者在当日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室外露天作业;
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要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工作时间,并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对不适宜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应当调整工作岗位。
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下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
注意:高温津贴不能替代高温作业现场防暑清凉饮料供应,防暑降温清凉饮料也不得充抵高温津贴。不得因高温天气停工、缩短工作时间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待遇。
高温津贴≠防暑降温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