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智能交通领域,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正悄然兴起——六成的智能交通镜头产自闽侯。闽侯凭借其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卓越的研发能力,在智能交通镜头领域崭露头角。这里的企业不断创新,致力于提升镜头的质量与性能,为全国的智能交通系统提供了可靠的“眼睛”。从繁忙的城市道路到高速公路的监控,闽侯制造的智能交通镜头无处不在,它们精准地捕捉着每一个交通细节,为交通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全国智能交通事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榕企开发纳米级精度显微物镜和首款星光级镜头
全国六成智能交通镜头“闽侯造”
纳米级精度显微物镜。
你知道吗?全国每10个智能交通镜头中,就有6个来自闽侯!
制造这些智能交通镜头的公司名叫福建福特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福特科”),该公司月产镜片最高800万片、月产镜头最高100万个,还拥有授权专利近200项。14日,记者来到该公司,揭秘它独特的“追‘光’密码”。
智能交通镜头
市场占有率超六成
福特科位于闽侯经济发展中心园区。走进公司展览大厅,精密光学元件、智能交通镜头、红外镜头等百余件科技创新产品有序排列,智能交通镜头展柜前的“福建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奖牌十分亮眼。
福特科研发副总经理林志强指着一款名为“星光级超高清ETC”的镜头说,该镜头是行业内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星光级镜头,拥有超大光圈、超低照度、超高清的优势,摆脱镜头成像采集对灯光的依赖。
这款镜头主要用于抓拍高速公路车辆超速等违法行为,即使在极端天气或夜间微光环境下,也能轻松实现4K高清级别的抓拍效果。凭借出色的性能,该品类产品的年销量高达数十万个,荣获“福建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荣誉称号。
在国内市场,该品类镜头的市场占有率超过60%。也就是说,全国每10个智能交通镜头中,就有6个是“闽侯造”。
福特科的产品还以超高精度著称。林志强向记者介绍了应用于光谱分析的光栅新产品,以及应用于半导体缺陷检测的显微物镜新产品。
“别看这块玻璃直径仅约15厘米,但上面分布着20余块光栅,价值上万元。我们的显微物镜则拥有纳米级精度,分辨率高达200纳米,相当于头发丝的三百分之一。”林志强说,这款显微物镜不仅可用于手机芯片的硅晶圆缺陷检测等方面,还能应用于生物医疗领域。比如,在唐氏筛查中,这款显微物镜作为关键部件之一,能够更早、更精确地分析孕妇血液中游离的基因片段,从而判断胎儿是否存在基因缺陷。
凭借这些产品,公司得以服务全球众多的先进装备制造、光学仪器、安防监控、生物医疗等行业客户。华为、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国内知名企业,以及丹纳赫、安捷伦等国外生物医疗细分领域头部企业,都是福特科稳定的合作伙伴。
星光级超高清ETC镜头。
二期项目5月前投产
年产值可达10亿元
福特科的产品为何能获得知名企业的青睐?“支撑市场优势的是持续的技术迭代。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占领细分市场主导地位,是福特科不断实现超越发展的秘诀所在。”林志强说。
他告诉记者,最近3年,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超过1.2亿元,平均每年投入约4000万元,用于产品研发、高端设备更新及行业高端人才的引进。目前,公司已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福建省精密光学元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福建省超高清视觉光学传感系统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并与福建师范大学共同建立光学技术联合实验室,累计获得授权专利近200项,申请中的专利约250项。
此外,他们还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吸纳省内外众多高校物理学、光学等相关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不断壮大研发团队力量,瞄准技术难度大、技术门槛高的高精尖项目与领域进行攻关。
据悉,该公司二期项目有望5月前完工投产。项目总投资5.5亿元,占地总面积72.33亩,将扩大各种精密光学元组件的生产规模,同时通过引进新装备、采用新技术、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布局,拓展公司产品在生物医疗、半导体检测、智能交通、工业激光及机器人等新兴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项目满产达产后,年产值可达约10亿元。(记者 陈木易 通讯员 陈秋霞/文 记者 林双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