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检察院发出磋商意见书,旨在共同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这份意见书如同一道坚实的防线,彰显了检察院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它凝聚了检察力量与各方的协作,通过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商,旨在强化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监管。从源头把控到终端监督,全面排查食品安全隐患,以法律手段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群众能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这一举措不仅是对群众健康的守护,更是对社会公共安全的担当,为群众的“舌尖安全”筑起了一道牢不可破的屏障。
检察官等走访调查生鲜商品店。
帝王蟹、美洲鳌龙虾、大西洋鲑鱼……在鼓楼区,生鲜商品店内的进口海产品琳琅满目。但是,它们的来源地和流通过程是否安全,事关消费者身体健康。结合“海上福州·检护蔚蓝”专项行动,鼓楼检察院日前多措并举,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促进进口海产品规范销售。
“很多帝王蟹、三文鱼等进口海产品都没有外包装,直接摆放在台上,我们无法得知产地等相关信息。”日前,鼓楼检察院收到消费者在“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上发来的线索,反映部分店铺销售的进口海产品存在无中文标签、进货渠道记录缺失、产品未标注产地信息等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食品出厂检验合格证或者其他合格证明。食品经营者未遵守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属违法行为。”鼓楼检察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表示。
鼓楼检察院还邀请人大代表、“益心为公”志愿者对辖区主要的生鲜商品店进行走访调查核实。“有的店铺没有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有的没有进货凭证,甚至还有个别店铺违规销售河豚等含毒素的海产品。”检察官说。
针对上述问题,鼓楼检察院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发出磋商意见书,建议其依法对上述问题开展监督检查。对此,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执法人员开展专项检查。
同时,鼓楼检察院联合有关单位,结合新修订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向生产经营主体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覆盖从业人员27000人次,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记者 叶智勤 通讯员 陈欣/文 鼓楼检察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