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土
定义: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
冻土土层可分为活动层和多年冻土层两部分
活动层靠近地表,随着外界气温变化或冻或融
多年冻土则常年处于冰冻状态
全世界多年冻土的分布
(越蓝表示越有可能存在多年冻土)
中国冻土分布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欢迎标注来源转载
分为高纬度多年冻土和高海拔多年冻土,前者分布在东北地区,后者分布在西部高山高原及东部一些较高山地(如大兴安岭南端的黄岗梁山地、长白山、五台山、太白山)。
冻土的危害
多年冻土正融化塌陷到科雷马河中
1.基建施工常遇冻胀问题,地基不稳定,冻土热熔后容易发生沉降和塌方;
2.冻土消融,容易形成沼泽,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3.冻土融沉,破坏路基,扭曲铁路轨道。
例题一
(【高考专递】2017届高三地理二轮(新课标)专题复习)
青藏高原气候高寒,气温一般低于地温,是我国主要的冻土分布区,冻土土层可分为活动层和多年冻土层两部分。其中,活动层靠近地表,随着外界气温变化或冻或融;多年冻土则常年处于冰冻状态。
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使冻土的体积发生膨胀和收缩,会危及铁路路基,为此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创造性地提出了低架旱桥、热棒技术、抛石路基等措施。
其中抛石路基即用碎块石填筑路基,利用其通风透气性,隔阻热空气下移,同时吸入冷量,起到保护冻土的作用。
左图是青藏铁路分布图,右上图是抛石路基结构示意图,右下图为片石护坡景观图。
(1)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分析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于地温的原因。(6分)
(2)冻土活动层冬夏季的反复冻融,会对列车运行的安全产生怎样的不利影响,请简述其过程。(6分)
(3)根据抛石路基的设计原理,判断其散热效果最显著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6分)
(4)专家建议,部分东西走向的路段的路基两侧增加片石护坡,且南侧厚度要大于北侧,试分析其可能原因。(4分)
【解析】
1、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于地温的原因可结合海拔、热力环流的过程以及风力等方面回答。
2、冻土对列车运行的安全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从冬夏季冻土的变化回答。
3、抛石路基散热效果最显著的季节为冬季,其原因可从低温对抛石路基的影响回答。
4、南侧路基片石护坡厚度要大于北侧的原因可从气温变化引起冻土的变化回答。
答案
(1)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较多;白天被削弱的太阳辐射较少,到达地面的热量较多,地面吸收后增温;但空气稀薄、云量较少,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吸收较少,加之高原地区多大风天气,大部分热量散失掉,气温较低。
(2)冬季的时候,冻土在冻结状态下,体积会发生膨胀,建在上面的路基和钢轨就会被顶起;到了夏季,冻土消融,体积收缩,路基和钢轨随之会降下去;以上情况反复出现就会造成路基严重变形,铁轨出现严重弯曲、高低不平,影响列车行车安全。
(3)冬季。原因:冬季气温较低,冻土易冻结,抛石路基利用其通风透气性,起到类似于通风管储冷的作用,加快路基的散热,减小因路基升温对冻土冻结产生的影响。
(4)南侧为阳坡,增温较北侧快,增加片石护坡厚度可减缓外部温度的变化对冻土的影响,从而达到与北侧相近的温度,保持路基两侧降温的一致性。
黑土
世界上有三块著名的黑土地
一块在美洲—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
一块在欧洲—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
一块在亚洲—中国的东北平原
东北黑土分布(来自中国国家地理)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大东北肥沃的黑钙土松软肥沃
腐殖质层深厚
富含有机质利于作物生长
黑土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干燥。
通常认为黑土是温带草原草甸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其自然植被为草原化草甸植物。
在温暖多雨的夏季,植物生长茂盛,使得地上及地下有机物年积累量非常大;而到了秋末,霜期很早的到来,使得植物枯死保存在地表和地下,随着气温急剧下降使得残枝落叶等有机质来不及分解。
等到来年夏季土壤温度升高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使植物残体转化成腐殖质在土壤中积累,从而形成深厚的腐殖质层。
东北黑土地形成原因
这里是是重要的农业产品基地,但也都发生过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严重的水土流失正使中国肥沃的东北黑土地变得又“薄”又“黄”。
扩展资料
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的原因:
人为原因:由于大力的开发,自然植被基本被破坏,黑土缺乏稳定的覆盖物保护;
自然原因:东北地区冬天气温寒冷、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降水集中,黑土极易受到水蚀和风蚀,导致面积减少,表层土壤变薄。
治理措施:
①封山护林,退耕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②优化耕作方式,秸秆还田,提高肥力,同时能够防止因风力等因素形成的水土流失。
③改变种植结构,草田轮作,回复土地肥力,同时提供牧草。
例题二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题)
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历经长时间演化形成的肥沃土壤。图13示意某优质黑土区。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区域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土侵蚀严重。60年代起,该区域采取了滴灌等一系列措施,黑土侵蚀明显减少。
(1)说明该地区气候条件对黑土形成的影响。(4分)
(2)分析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地区黑土侵蚀严重的原因。(5分)
(3)说明滴灌对减轻该地区黑土侵蚀的作用。(4分)
(4)简述该地区土壤侵蚀减轻所产生的生态效益。(3分)
【解析】
(1)该地夏季雨热同期,冬季较长,寒冷干燥,枯枝落叶多,有利于黑土的形成。
(2)该地区黑土侵蚀严重的原因,可以从草地破坏、风力侵蚀等方面回答。
(3)滴灌有利于保持黑土水分、减轻风力对土壤的侵蚀。
(4)土填侵蚀减轻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可以从改善水质、保护土填肥力、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回答。
答案
(1)夏季雨热同期,利于植被生长(1分);冬季较长,寒冷干燥,枯枝落叶多(1分);微生物活动弱,枯枝落叶分解缓慢(2分)。
(2)种植面积扩大,导致森林、草地破坏,加剧黑土退化(2分);黑土区深居内陆,年降水较少,地势平坦,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显著(2分);初夏汛期流水侵蚀作用较强(1分)。
(3)保持黑土水分,防止旱季因土壤过度干燥,减轻风力对土壤的侵蚀(2分);防止过度灌溉造成水土流失(2分)
(4)减少大气中的扬尘(1分);改善水质(1分);保护生物的栖息地,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1分)。
火山岩( 土)
指接近火山活动地区火山灰母质上发育的各种土壤,主要分布于世界近火山活动较频繁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