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福研究院在环保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打通了工业废水能源转化的道路。以往,工业废水往往被视为难以处理的废弃物,而东福研究院的创新技术让这一状况发生了彻底改变。只见废水缓缓流入特定的转化装置,在一系列复杂而精密的反应过程后,神奇的一幕出现了——氢气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这不仅实现了工业废水的有效处理,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能源,为企业降低了成本,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更为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现出东福研究院在环保科技领域的卓越实力和无限潜力。
东福研究院打通工业废水能源转化路
废水流进去 氢气产出来
采油废水穿过一组特殊的电解槽,从另一端管道产出的竟是洁净的氢气。由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东福研究院”)研发的“难降解工业废水电解制氢”技术,正将昔日的污染源和废热变为新能源的起点。
突破技术瓶颈:
废水废热变氢气
传统电解水制氢需要高纯水,工业废水必须经过昂贵的层层纯化,才能送入电解槽。
东福研究院展示的非淡水综合制氢平台,创新性地融合高通量膜蒸馏、低温废热利用和电解工艺,用一步法制出高纯水,实现“ALK(碱性电解槽)+PEM(质子交换膜)”混合制氢,突破了传统碱性电解槽抗波动性差、高盐水处理困难、系统废热回用难等核心技术瓶颈,实现非淡水直接利用与抗风光波动消纳,为风光基地可再生能源消纳制氢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这项新技术为装置穿上了“防污铠甲”,它巧妙利用废水中特定成分,转化为制氢反应的“帮手”,一举跳过传统净化的高门槛。东福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这好比让一个习惯吃精米的人,突然学会高效消化粗粮并从中汲取更多的能量——我们让电解装置‘学会’直接利用复杂废水。”
瞄准燃煤电厂:
破解脱硫废水难题
在油田的成功运用是东福研究院蓝图的起点。该研究院技术团队已将目光投向更严峻的领域——燃煤电厂脱硫废水。这类废水成分复杂、腐蚀性强,传统处理方式成本高且易产生二次污染。
“让高盐、高重金属的脱硫废水直接进电解槽产氢,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巨大挑战。”东福研究院研发工程师郭传銮说,“东福研究院在抗污染材料和反应器设计上已取得关键突破,实验室数据令人振奋。”
据悉,由该研究院推动的首个火电厂脱硫废水制氢示范项目即将启动。若成功推广,这项技术可为全国燃煤电厂每年数百万吨棘手废水找到绿色出路,同时生产大量零碳氢能。
业内专家评价,东福研究院的这项技术为工业废水处理与绿氢生产开辟了颠覆性路径。随着示范项目从油田走向火电、化工等领域,一条利用工业废水规模化生产清洁燃料的链条正加速形成。(记者 梁凯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