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可能会得罪人的文章(不知道朋友圈里潜伏着多少创业公司的CEO),但今天要说的真的不是“黑”创业公司,毕竟我自己也不知道哪一天会创业。
相反,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一个公司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人,而同一个CEO,刚创业的时候,创业5年,准备上市的时候,对人才也应该有不同的考量和筛选标准。
作为普通的求职者,如何才能将自己的终极人生理想(比如年收入百万的高管,估值过亿的企业家,或者工作生活-
天平无所不能的母亲?)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选择,将摩擦带来的消耗降到最低,才是职业规划应该做的。
毕竟有些事情可以等到自己经历过,但是时间这种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只是白白流走了,不是吗?
1.创业公司为什么吸引你?
经常听到这样的问题:莱茵修女,我明年就要毕业了。我不知道我是想去一个感兴趣的领域的大公司还是创业公司。
这个问题切中要害:
一方面是大公司难进“无聊”,另一方面是创业公司有趣容易进。对世界一无所知的孩子很容易一下子就被挑动起来:世界那么大,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情要做,为什么要当大公司的普通螺丝钉?
公司的看点之一:领域新颖,工作内容丰富。
初创公司通常更容易出现在早期发展的行业,这将涉及到很多探索性的工作,例如,在过去的几年里,许多人研究了如何分享经济,而近年来,如何拍摄短视频等。每一种商业模式刚刚萌芽的时候,都伴随着大量的想法和思想的碰撞,这对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对他们来说,创造性和脑力劳动当然比在办公室里一步一步地开会和抄写材料有趣得多。
记忆犹新的是,加入第一家创业公司的时候,我开的第一个会,其实是关于“愚人节怎么骗用户”。当时我就疯了:一个星期前,我还穿着正装在办公楼里,和领导讨论项目并购,怎么做了一件看起来一眨眼就玩的工作?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有这样一种打开职场的方式。
你看,许多大公司已经失去了工作内容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创业吸引力2:看涨预期与股权激励
很多创业公司在招聘人才的时候,都会用一些股权内容来吸引人才,比如15%的期权池或者什么比例的股权激励等等。
也有很多创业者在招人的时候会这样告诉应聘者:虽然我们现在工资低,但是我们公司发展很快。你看,这个赛道现在这么火爆,我们公司估值已经达到了XX亿。之后你拿着股票期权随便打折到几千万,足够你在大公司工作几年了。
创业吸引力3:薪资和职位弹性大。
通常,在大公司里,至少要5-10年的时间,才能成为主管级别以上的经理。除非你有突出的贡献,否则公司会有严格的晋升制度和标准,这是很难克服的。
但相比之下,在创业公司中,有很多人在管理岗位上干了2-3年,年薪几十万,给人一种很容易“弯道超车”的错觉,而这种薪酬和岗位的灵活性也是吸引年轻人的重要原因。
2.创业公司有哪些明显的坑?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创业公司都不值得去,也不排除有相当一部分创业公司未来可能会做大做强。但是,“如何选择”的问题很重要。毕竟,从“幸存者偏差”的角度来看,最终启动一家成功的初创公司只是一小部分,如果你有幸撞上它,你的人生可能就此失去。在这里,让我们和你详细谈谈,帮助你改善你的选择。
第一个坑:业务缺乏连续性
创业公司的招聘规则通常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也就是说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一定要搞清楚招聘的每个人都是为了什么。
而当老板想在某个领域做生意,或者追逐某个出路时,他自然会怎么做?是的,招一批能做这个生意的人,并给予优厚的待遇,说,加油,加油,估值过亿,五年上市,巴拉巴拉。
但是过两天,如果出路没了,或者需求被伪造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可以想象,这群人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如果你在这个时候表现出很强的适应能力,说“我可以做其他的事情”,那么恭喜你,你还有希望留下来,但是大多数人都会在这场巨大的摩擦中被压成炮灰。
但是,判断公司的业务能否持续确实不容易,这需要你对行业有一定的了解和一点运气。
第二个坑:缺乏人才培养和路径规划。
到现在,我听到不止一个创业公司的同学向我抱怨:
老师,我工作两年了,和公司一起成长,做各种生意,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但什么都不擅长。我该怎么办?如何打造我的核心竞争力?
其实这是很多公司在B轮之前的正常状态。刚开始学生可能会觉得新鲜刺激,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但在这里,我们必须知道,一个人在职场的核心价值分为两部分:深度和广度。如果你能做到这两点,你往往是非常优秀的高管,如果你只能做到“深度”,你也会成为非常优秀的专家,但如果你只有“广度”呢?
有一个词叫“全才”,略显委婉,更直接的是“打杂”
”。
所以你会发现,在早期团队之中,往往是那些自带专业壁垒,同时又能做执行的人,会特别受到重视,为公司创造的价值也最强。
但如果这是你的第一份工作,那么很抱歉,你很难指望这样一个团队带给你全面的职业培养与路径规划,更多需要依靠你自己的悟性和对自我价值的探索,如果你正在经历这些困惑,那么你也可以在文章底部与我联系。
第三大坑:缺少背书能力
如今很少人会在一家公司从一而终,他们迟早会面临选择下一份工作,于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你提供的工作,到底能不能帮助你的员工下一份找到更好的工作?
肯定有些人会在心里暗戳戳地说,我管他下一份干嘛?我自己用着爽不就行了。
但我们换一个角度想啊,你培育出的员工在市场上是不是抢手,这不是也侧面印证了你们这家公司、你的品牌,包括老板你这个人的社会认可度吗?
创业有个窗口期,这个时间不会太长也不会太短,通常3-5年足以见分晓,如果一个公司做了3-5年还没有成为行业知名,或者独角兽的话,基本上很少能够为这个员工之后的求职起到很强的背书作用。
03.作为新人,你需要从第一份工作中积累什么?
① 你立足社会的技能或才干
我们整天说“核心竞争力”,但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呀我的朋友们。
其实我们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你拼命补短板的样子,像极了优秀的普通人》中讲过,它可以是你真正的天赋与能力所在,也可以是你的相对优势。
但无论是哪种情况,你都需要找到哪个你最不愿意舍弃、最得心应手的职能,并把它当作你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对标真正的牛人去努力。
② 建立起基本的职场概念,知道什么是规矩,什么是体统
不管大公司的工作有多无聊,它都能带给你一个完整且系统的职场体验,而这份体验会成为你未来职场生涯的重要标尺。
比如你会目睹不同利益部门之间是如何“撕”资源的,上下游板块之间是如何配合的,以及每一条SOP的设置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但这些在创业公司,几乎都不会出现。
就拿最简单的“合同盖章”这件事来说吧,大公司通常都会有繁琐的用印流程,从申请人到直接领导、到法务负责人审核再到大领导,一整套规范流程下来,怎么着也需要好几天。
但在创业公司,这方面的监管就宽松得多,常常是和行政主管说一声,章就送到了你面前。
当然,这并不会对你的核心竞争力造成什么影响,但这种环境中培养出来的人才,常常缺乏一定的风险识别能力,对于什么环节可能出现什么问题缺少概念。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职场博主,都建议大家第一份工作要选择大公司的原因。
③ 你未来做自己事业的“抓手”
不知道你有没有意识到,我们处理每一份工作时的做法,往往都带有过往工作经历的影子,可能是一些工作习惯,也可能是一些工作方法,抑或是思维方式或认知。
同时你会发现,很多的创业公司,也会带有很明显的“创始人基因”,这个基因,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他之前工作过的大公司,比如创投圈有著名的“腾讯系”公司PonyCar、Face
U,“搜狐系”的爱奇艺、优酷、秒拍等等。
所以,当一个人未来想要创业,或者做一番大事业的时候,往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过往的工作留给我们的“抓手”,比如在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而自己不知道该怎么解决时,就可以想想,自己之前的老板是怎么做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平台能够赋予一个年轻人的“抓手”,要远远多过小的平台。
今天的内容就说到这里,如果给你带来启发,可以点个“在看”再走哦,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给我。#职场# #创业交流##就聘乐#我的职场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