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这两天的《易中天品三国》视频,看到袁绍和曹操官渡之战的结果,感觉袁绍的失败是必然的,即使不是官渡,也会是另一场战争。
我们今天说的不是历史,而是袁绍失败的一个细节引发的内部斗争话题。
官渡之战时袁绍还在创业阶段吗?
在外有强敌的初创阶段,理论上袁绍阵营应该互相配合;不,但是,袁绍阵营中的谋士由于各种原因正在内讧。
我们把隆巴迪集团比作一家创业公司,顾问是公司各个部门的领导。
公司领导天天打架。这家创业公司还能成功吗?
比如销售部接到客户的通知后会去公司拜访。然而,直到顾客到达,销售部才通知行政部。行政部去财务部申请接待经费,财务部却找各种理由拖延。
你可以想象当顾客来公司参观,面对混乱的接待时,心情有多糟糕。
官渡之战前,谋士田丰劝袁绍不要打这场战争,于是田丰被送到大禹那里。
官渡之战失败后,另一位谋士郭图为了免除自己为官渡而战的罪责,将失败归罪于张合、高兰,甚至污蔑田丰在官渡之战失败后幸灾乐祸。
结果张合、高兰投降曹操,田丰被杀。
上面的例子有点极端,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创业过程和成熟公司过程的区别。
当客户突然来访时,行政部急需申请资金接待。
初创公司可能只需要打电话给老板申请资金批准,甚至事先有紧急安排申请资金而不通知老板。
但是,当一家成熟的公司面临突然的客户拜访时,要么接待部门垫付资金,事后再进行报销;或者等到申请资金的过程结束后再去领资金。
以上三种内部环境造成的结果优劣可见一斑。
一个公司很难生存。如果内部不团结,失败是肯定的。
如果创业公司能够凭借自己的目标保持公司目标的统一,那么在创业成功之后,在保住业务的阶段,内部的权力之争就会变得不可避免。
一个PC端的搜索引擎巨头,在移动时代来临的时候,做出了一个并不优秀,甚至非常糟糕的移动搜索引擎。
作为一个局外人,如果你不去猜测是否有内部斗争,只是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那就很容易明白真相。
最初,A部门是公司最重要的部门。然而,突然,一个新的部门B想成为公司的最高部门。
如果有两个业务内容截然不同的部门,那么A部门可能愿意给B部门一个喘息的机会。毕竟B部门的崛起必然会导致公司话语权和内容资源的转移。
如果两个业务的内容非常相似,甚至是同一个业务,那么A部门绝对不希望看到B部门的崛起,B部门是在掠夺A部门的所有利益。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每一个朝代一旦进入捧至成功的阶段,没有一个朝代能够脱离内乱和斗争,甚至由此而导致的王朝覆灭也并不少见。
从公司的角度来看,成功的创业公司在创业期间都是齐心协力,团结一心;但是到了一定的成熟阶段,公司要想成长发展,就会变得困难,甚至可能会倒退。
创业必须同心协力,守业必须互斗,这是公司发展的必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