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窗前的“幽香”,宝玉佩带的“香串”,元妃赏赐的“红麝香珠”……在《红楼梦》中记载数十处的冷凝合香,如今在福州被一位传承人精心复原与守护。
作为2025年福州市网络文化季的重头戏,《讲述福州》视频栏目第三期正式上线,本期将目光投向福州的冷凝合香。
非遗中“行走的香气”
与常见的熏燃香不同,冷凝合香是一种不需要点燃就能散发出复合香味的物件,用天然香药和中药材制作,按照君、臣、佐、辅配伍而成的香品总称。
冷凝合香
冷凝合香制作技艺起源于清朝末年,经陈氏家族数代传承发扬,在继承的基础上整合创新出一套冷凝合香制作技艺。冷凝合香制作选料讲究,为达到香品的硬度及韧性,必须选用本地出产的特殊中药熬汁,辅以百花蜜为黏合,配伍天然香料才能制作成功。
合香不是简单的香药添加,更重要的是人与香的相和,香与天时、地利的相和,在民间流传着“色比金石、气若芝兰”的赞誉。
香牌,作为冷凝合香的重要呈现形式之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种香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制香手艺人的守望
近几年,冷凝合香以伴手礼、文创产品等形式走进福州人的视野,古法制香“重现江湖”,背后是福州制香手艺人陈卫平多年的守望与努力。
作为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冷凝合香传承人,陈卫平继承并创新发展了传统冷凝合香技艺,这不仅是技艺的传承,还包括对香气艺术的创新追求。
2015年,陈卫平放下工作,全身心投入制香,除了钻研祖辈留下的香方,还不断查阅古籍,向有经验的制药师、制香师请教,一次次改进香品制作中遇到的紧实度不够、香气不稳定等问题。
努力之下,陈卫平不仅复原香佩、香珠、线香等传统香品,还创新出香塑、香膏、香水等易被大众所接受的香品,吸引到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海外订单。
近年来,他尝试制作年轻化、生活化的香品,还联合学生创作十二生肖、八仙过海等卡通形象的主题香塑,收获了好口碑。他明白,香的文化“很久很长”,要传承下去离不开下一代。
福州,作为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闽都文化底蕴深厚,在时代发展浪潮中,福州的传统文化面临传承与创新的机遇和挑战。
上下杭。林双伟 摄
正值2025年福州市网络文化季期间,为展现福州文化基因在岁月流转中的坚守与蜕变,我们特别策划《讲述福州——闽都风华 e网双创》系列纪实类访谈视频,以闽都文化亲历者的视角,深挖背后故事,传递福州文化魅力。
每一期讲述都有不同的精彩,下一期我们不见不散!
上一篇:流感疫苗,接种正当时
下一篇:港珠澳大桥将临时封控,具体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