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老年病科特性,摸索出“一站式”全科诊疗模式
李希:生命黄昏的“摆渡人”
李希。
在医学领域,有个特殊的专科与儿科共同守护着“生命的两端”,它就是老年医学科。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李希主任医师,以开拓与坚守为这个新兴学科注入着温度与深度,堪称生命黄昏的“摆渡人”。
2021年,51岁的李希从呼吸与危重症科调任老年病科(全科医学科)主任。他读本科与硕士时主攻中医;参加工作后,又先后前往钟南山院士所在的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北京大学等顶尖机构进修,系统深造呼吸与危重症领域的诊疗理念。中西医知识的融合与重症救治经验的积累,为他应对老年病科的复杂挑战筑牢了根基。
老年病科的特性显而易见:来就诊的老人几乎是“多病共体”,一人身上可能同时存在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帕金森病等多种基础病,医生需协调处理以给出“最优解”;不少高龄老人还伴随身体机能衰退,需要兼顾康复调理。
“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看病,最怕在多个科室间兜兜转转。”李希融合以往丰富的临床经验,结合积极参加全国多地老年医学前沿会议的收获,摸索出一套“一站式”全科诊疗模式。
门诊时,面对初诊病人,李希常要问诊二三十分钟,哪怕是对“说不清的头晕”“每天浑身难受”等模糊主诉,也会细致排查病因;病房里专设的疾病评估量表,记录着老人们的血压、肌力等各项指标,字里行间藏着对生命的珍视。
在李希团队的行医日常中,常能见到温暖的“奇迹”。曾有一名87岁老太因重度肺部感染在重症监护室住了两个多月,两次拔气管插管失败,家属抱着“不分开就好”的念头将其转来。李希带领团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西医侧重改善营养、增强肌力,中医以调补脾胃为核心,康复师每天指导进行呼吸训练。一个月后,老人成功拔管,欢喜出院。在李希所在的老年病科,80多岁高龄患者十分常见,103岁的肺部感染老人也曾在此康复。
李希深知,科室发展不能单靠个人。担任科主任后,他首抓多学科梯队建设:科室12名医生分别来自呼吸、消化、心血管等6个方向。在医院支持下,他根据自己的成长路径,将团队成员送往北京等地顶尖医院学习,让他们都能更深地掌握相关领域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技能。
科室每周的多学科讨论会是“重头戏”,面对复杂病例,科内外不同专业的医生各抒己见,共同为老人们制定最佳诊疗方案。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李希还致力于提升全省老年医学诊疗水平。2022年,他牵头成立福建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整合省内2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资源,为同行搭建交流平台。每年1至2期的省级继续教育培训,他总会请来上海、广州等地的知名专家授课,每期吸引约150名基层医者参与。
“中国好医生”“福建省劳模”“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这些荣誉,是对李希仁心仁术的生动注脚。但对他而言,最大的成就,仍在于日复一日的临床实践中:帮助老人们渡过疾病折磨、心理焦虑和生活不便等难关,看着他们活得有尊严、有质量。(记者 朱丹华 通讯员 伍世军/文 受访者供图)
上一篇:仓山举办“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
下一篇:福州茉莉花茶文化节新意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