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海会客厅|陈秉钊:一位城市规划老兵的使命与乡愁
创始人
2025-08-27 09:09:15
0

携初心“走出去”探新知 念故土“走回来”报乡情

陈秉钊:一位城市规划老兵的使命与乡愁

左海会客厅|陈秉钊:一位城市规划老兵的使命与乡愁

本期嘉宾

陈秉钊 1938年生,福建福州人,主要从事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96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并留校任教,1994年创办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995年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现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顾问(原副理事长)等职,相关研究成果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出版《城市规划系统工程》等学术著作。

左海会客厅|陈秉钊:一位城市规划老兵的使命与乡愁陈秉钊在黄冈长江大桥上考察工地。

“福州有需要可以找我,我现在还走得动。”这句承诺,是八旬城市规划老兵陈秉钊对故土的赤子告白。

这位从福州古厝走出的贫寒学子,推动了中国城市规划从依靠经验走向科学发展的学科突围。如今,这员“老兵”依然站在学科前沿,以“走出去”的眼界拥抱新知,用“走回来”的担当反哺城市规划学科,在一往一返之间,践行着规划者不灭的使命,承载着对后辈的殷切期许。

左海会客厅|陈秉钊:一位城市规划老兵的使命与乡愁陈秉钊在第二届中国人居环境论坛上发言。

故土滋养

走进长乐区江田镇溪湄村,修园纪念广场绿意盎然,一亭一台相依而立,名为“溪湄源”的古井沉淀着深厚的文化源流。这处“修园苑”是由陈秉钊与后代规划设计并出资修建的文化地标,藏着他的乡愁记忆。

溪湄村是清代杰出医学家陈修园的故里,也是陈秉钊父亲的出生地。“在那个交通极为不便的年代,17岁的父亲独自徒步数日来到福州城区。”陈秉钊说,父亲靠着半工半读当上律师,在乌山脚下建起房子,养育了5个子女。

福州的街巷见证了陈秉钊的成长。福州二中校园里,他与同学共同自习,在操场上练习单杠;乌山路的古厝屋檐下,他听着父亲“要做一个正直的人”的教导……十三岁时,父亲去世,但那坚韧打拼的身影一直留在了陈秉钊的脑海里。

带着福建人能吃苦、爱拼搏的特质,陈秉钊走上了求学之路。“大学我去了上海。冬天,那里的天气比福州冷,我还在睡席子。体育课,人家穿着跑鞋、钉鞋,我和福建同学一起赤脚跑步。”陈秉钊回忆道。

“在失去父亲提供的经济来源后,我们全家陷入贫困。因此,当政府提供助学金供我们念书时,我们每个人都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陈秉钊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他与兄弟姐妹们从乌山路的老屋走出,个个都成长为各自领域的专家。

陈秉钊深耕的领域是城市规划。中学语文课本里,一篇描绘荒野建城的文章,点燃了他的理想火花。读到主人公在野兔奔逐的荒原上指点“这里建医院,那里盖学校”时,陈秉钊突然看见了人生坐标:“这样的工作多么有吸引力!”

他四处打听这类工作叫什么,有人说是“市政工程”。直到1956年,正是陈秉钊考大学那年,专业名录中第一次出现了“城市规划”。命运的巧合让他进入同济大学,成为我国以“城市规划”的专业名称招收的第一届大学生。毕业后,他留校任教,至今已有一甲子的时光。

上个月回到福州,站在“溪湄源”旁,陈秉钊不时想起成长路上的光亮。那些父辈的坚韧、少年时的热望与党的关怀交织在一起,让他坚信:所有的成长,都离不开故土的滋养,而最好的回报,便是用学识让更多土地绽放光彩。

左海会客厅|陈秉钊:一位城市规划老兵的使命与乡愁陈秉钊在西湖边。记者 陈暖 摄

学术突围

漫长的学术生涯中,陈秉钊亲历了中国城市规划学科从经验走向科学的关键转折。

“文革”期间,城市规划专业停办,陈秉钊转入建筑学任教。专业恢复后,走进久违的图书馆,外文期刊上的内容让他震惊:昔日满是图片的规划杂志,竟然充斥着数学公式与数据。他的困惑很快在恩师——我国著名城市规划学家和教育家董鉴泓的指引下找到了方向。

“有一天,董老师叫我去听一场报告,主题是‘系统工程’。整个下午我听得一头雾水,董老师却说‘看起来系统工程学要引进城市规划中来’。”陈秉钊回忆,彼时的城市规划多依赖定性分析,缺乏定量依据,不时陷入“这样也可,那样也行”的尴尬境地。他时常感觉到,城市规划应该更加科学。

董鉴泓对陈秉钊说:“我年纪大了,很难再去研究系统工程,而你还可以。”在董鉴泓的鼓励下,陈秉钊决心一试。于是,四十出头的他,背着铺盖到南京大学,参加计量地理学的研讨班,学习系统工程、线性代数、计算机语言与编程等课程。“由于经费有限,许多课时都压缩了。”陈秉钊说,他半懂不懂地记笔记、读讲义,回校后就像牛羊反刍那样,慢慢地消化。

这场知识的突围,最终有了回报。陈秉钊在中国首开《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学》课程,成为把计算机技术引入城市规划的“第一人”。他编著的《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学》,是国内首部该领域的学术专著。

1984年,陈秉钊以中国城市规划专家组高级专家的身份赴阿尔及利亚,将系统工程理论与定量技术付诸实践。

在布格祖尔科学城规划的任务中,有一项关于科学城的区域影响研究。当发现影响区范围划定中,一个紧邻的县竟然被排除在外时,陈秉钊对此提出异议,当地官员却固执己见。不仅如此,在中国专家组刚到工作处发现当地未提供办公桌时,阿方回复:“你们可以趴在地板上画图。”

更艰难的是要解决计算机运算的问题。“系统工程需要计算机编程运算,早期的操作非常繁琐。我们用穿孔纸带将程序和数据转换为二进制,带孔为1,无孔为0,让计算机读懂指令。”陈秉钊说,他应用定量技术建立了城市影响引力模型,每次编完程序都要到首都阿尔及尔借用计算机,来来往往直到把科学城与周边县之间的关系演算出来为止。

看到这份基于引力模型的研究报告后,当地官员终于意识到了问题,不仅调整了影响区的范围,也彻底改变了对中国专家组的态度。“他们夸我们的工作杰出,还派了一名留法博士作为我的助手,参与后续工作。”陈秉钊说,这就是专业话语的力量。

城市谋新

在阿尔及利亚的20多个月,当地高速公路、超市、度假村等都已“配齐”,给陈秉钊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国后,看到北京、上海都还没有这样的配套设施,“那种感觉还是相当失落的”。他将这份失落化作动力,用心勾画祖国的每一方山河。

“一份有思想、有远见的规划,对一座城市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陈秉钊始终认为,自己投身的事业意义重大,他向记者回忆起曾在湖北黄冈工作的那段时日。

2004年,《黄冈市城市总体规划》启动编制。凭着一名规划人的专业视角,陈秉钊关注到,这座位居长江北岸的城市,想要快速发展,亟待解决的就是跨江的交通问题。“中国发展的经验是‘要想富,先修路’。”

为此,他与团队提出在黄冈建设跨长江大桥的方案,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天方夜谭。迫于资金压力,大桥的规划一度被搁置。直至2014年6月,这座雄伟的公铁两用长江大桥终于建成通车,让大别山革命老区与华中重镇武汉实现了全方位“无缝对接”,彻底改变了黄冈的发展格局。

作为福州人,陈秉钊对家乡的发展也怀揣着热忱的期盼。他力挺“东进南下、沿江向海”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参与福州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编制,主持仓山南台岛发展战略规划制定,为福州新区总体规划把脉,多年来担任福州城市规划委员会省外专家委员……虽然定居上海,陈秉钊依然尽己所能,陪伴着福州茁壮成长。

这些年,退休后的陈秉钊也没有歇着。从2023年聚焦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永泰论坛,到2024年的福州市城市可持续发展专家研讨会,再到今年的福州棚屋区改造座谈会,他都欣然应邀参加。福州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每一次前行,都让他感到欣慰。

历史的车轮行进至今,陈秉钊当年的失落感早已消弭。日前,时隔十年再次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让他颇感振奋。“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进入下半场,过去强调‘数量’的增长,已经转变为追求质量与品质的提升,要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结构,才能真正把建设人民城市落实到行动当中。”陈秉钊欣喜地看到,各地都在加快建设人民城市的步伐,让每个老百姓在城市生活感到安全、温馨、有人情味。

师者担当

“从学习到工作,我和城市规划专业有60多年的‘交情’了。”陈秉钊说,在尽好教书育人本分的同时,他也尽心尽力守护着学科的发展壮大。

学科发展并非坦途。“我们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有建筑学、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三个一级学科,以前有人主张将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合并。”陈秉钊与同仁力陈其弊,终于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同济大学没有合并,城市规划专业得以独立存在。

“现在来看,这样的决策是正确的。”陈秉钊指出,建筑学与城市规划的专业差异越来越大,城市规划走向宏观战略,建筑学则精研具体细项。“城市发展中,很多政策层面的问题,都需要城市规划专业来把脉定向,它与建筑学专业‘并驾齐驱’‘各有千秋’,让城市发展的蓝图得以精确描绘与坚实落地。”

在同济大学执教的半个世纪,陈秉钊培养了近百名硕士生与博士生。他向每一届学子都传递了一个朴素的理念:“要走出去,但别忘了走回来。”

所谓“走出去”,源于城市规划学科本身。这门学科早已超越了建筑工程、道路、给排水等传统范畴,越来越多地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陈秉钊意识到,规划者必须主动向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生态学等相邻领域学习,不断拓展知识面,增进专业知识。

但是,“走出去”是为了“走回来”。陈秉钊认为,从广阔天地学到的崭新知识与技术,必须继续充实到城市规划专业中,用新“武器”解决城市规划中遇到的问题,推动学科不断进步。“我自己就是这样的,退休后还在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

在上个月举行的福州棚屋区改造座谈会上,谈及“陈老师”时,毕业于同济大学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评价颇高:“他一直就是一位很有激情的老师,当时给我们讲系统工程,就像现在谈人工智能,真的是很‘先锋’!”李晓江说,正是这份对城市规划专业、对城市、对人民的热爱,让这位“老兵”风采依旧。

“我是城乡规划的一员老兵,我为我们这个队伍感到自豪……我们创造性地研究了城市发展的战略,编制城市发展的战略规划;我们始终与时俱进,忠实地为党的战略、国家的建设方针服务……”在2022/202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陈秉钊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手中,接下了一张含金量颇高的证书和一块沉甸甸的“终身成就奖”奖牌。这个奖项,代表中国城市规划界的最高奖励。这段朴实动人的发言,是这位在城市规划一线奋斗六十余载的“老兵”的深情告白。

“希望现在的我,还能够当好‘配角’,和更多的‘新兵’一起,为城市规划专业、为家乡建设、为城市发展继续‘站岗’!”陈秉钊说。(记者 莫思予 孙漫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民进党当局称“中共对抗日战争毫... 8月27日上午,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媒体提问,对于国台办发言人谴责民进党当局完全丧失民族立场...
第二十五届投洽会新闻发布会举行 一百一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代表团报名参加投洽会 携手中国 投资未来(权威发布)第二十五届中国国...
第十六届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将举... 8月27日,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2025海峡两岸青年汇、第十六届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近...
又有新台风?福建今天有分散性阵... 台风最新消息!26日17时,“剑鱼”已经停编。目前,在台湾南边还有一个热带扰动在活动并即将进入南海,...
下周开学!人教版语文教材多了一... 下周一2025年秋季开学,《天上有颗“南仁东星”》被正式编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课本,课文讲述了南仁东在...
国台办:将邀请台湾同胞出席九三... 8月27日上午,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媒体提问,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
央视新闻聚焦!看福州千年中轴线...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打卡三坊七巷、上下杭 看千年中轴线上的“古今对话”在福州,有一条跨越2200多年未曾...
闽人智慧 | 80多年前,福建... 编者按 抗战时期,中国教育界遭遇空前危机。福建教育界人士以救亡图存为使命,在烽火中筑起坚不可摧...
农民日报:福州推动农村集体“三... 数智驱动 一网统管——福州市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监督提质增效7月中旬,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嵩口镇下坂村...
电子产品“防蓝光”功能真能护眼... 记者发现,市面上很多电脑显示器、平板电脑、电视机、学习机都有“防蓝光”功能,“防蓝光”功能究竟有没有...
奇台高技能人才智汇榕城 乘“数... 8月20日至25日,在福建援疆福州分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奇台县委组织部组织20名奇台优秀高技能人才,...
闽侯:高山农场收获“甜蜜”一夏 眼下,闽侯洋里乡安仁村大峰农场内的葡萄、百香果陆续上市,让种植户和消费者同时收获“甜蜜”。大峰农场负...
美“星舰”第十次试飞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星舰”美国中部时间26日18时30分(北京时间26日7时30...
西湖桂斋——相隔700年的英雄... 桂斋内景。地以人重,人与地宜。桂斋,这座福州西湖畔的微观历史空间,凝结着李纲与林则徐两位民族英雄的政...
左海会客厅|陈秉钊:一位城市规... 携初心“走出去”探新知 念故土“走回来”报乡情陈秉钊:一位城市规划老兵的使命与乡愁本期嘉宾陈秉钊 1...
鼓楼举办“我们的节日·七夕”主... 七夕巧聚 西湖连心鼓楼举办“我们的节日·七夕”主场活动26日一早,72岁的李美兰和丈夫身着同色系服装...
福州文明实践活动助力少年儿童健... 快乐“暑”不尽 精彩伴“童”行福州文明实践活动助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这个暑假,孩子们在忙些什么?今年夏...
周六起福州城区多条道路单向通行 记者从福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获悉,8月30日起,城区多条道路实行机动车单向通行。其中,洪山园路(西起...
福州首次启用无人机核查节能量 ... 记者26日从市工信局获悉,福州市首次引入无人机技术填补工业节能监管“空中核查”空白,以轻量化、高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