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让福州金鱼畅“游”世界
“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聚焦福州新消费
福州新闻网8月24日讯(记者 朱丽萍/文 郑帅/摄)“嘟着婴儿肥腮帮,顶着‘满腮红’,游姿稳健,如在水中跳芭蕾,这只品相好的兰寿金鱼,一只1.5万元……”在闽侯潘氏金鱼基地直播间主播徐凡正向全球粉丝介绍着金鱼。据悉,2024年闽侯产各类金鱼近1500万尾,年产值近4亿元,占全国高端金鱼的80%,如今靠着直播带货,福州金鱼走向世界。
由中宣部组织的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福建主题采访活动8月18日启动。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媒体及省主要媒体的百余名记者分两路深入泉州、漳州、厦门和福州、莆田、平潭、宁德等地,围绕“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主题,开展为期一周的集中采访。8月23日,“活力中国调研行”记者一行走进福州进行实地调研采访。
国际化消费:
直播为福州金鱼产业再添一把火
闽侯作为“中国金鱼之乡”,金鱼养殖历史悠久,承载着地域文化与民俗传统。活力中国调研行记者一行,首先来到了闽侯县荆溪镇关中村的潘氏金鱼养殖场调研,了解闽侯金鱼产业及国际化消费情况。
在潘氏金鱼基地展厅,记者看到鱼缸整齐摆放,一条条金鱼在缸内游动着,身形曼妙、游姿优美,现场“大凡兰寿”直播间主播徐凡,在镜头前向世界各地的网友直播介绍着各种金鱼。
“我们直播间卖得比较好的金鱼品种是兰寿,价格根据金鱼的品相,每只从几元到几万元不等,直播间每个月的销售额在30万—50万元,40%销往国内,60%左右销往美国、泰国以及印尼等地。”徐凡说。
福州市金鱼行业协会会长潘氏金鱼基地负责人潘国诚介绍,潘氏金鱼基地占地近100亩,有2000多口金鱼养殖池,年产高端金鱼近百万尾,产值超3000万元,其中75%出口美国、日本、东南亚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据了解,闽侯县被誉为“中国金鱼之乡”,现有43家金鱼养殖场,养殖面积达1250余亩,主要分布在南通、荆溪、小箬等乡镇。2024年产各类金鱼近1500万尾,年产值近4亿元,占福州地区金鱼产业的70%左右,占全国高端金鱼的80%左右,20%的精品鱼出口到日本、东南亚、欧美等地。
金鱼业界广为流传“世界金鱼看中国,中国金鱼看福州,福州金鱼看闽侯”。闽侯金鱼以品种繁多、质量优良、色彩艳丽著称,常见品系有10个大类、60多个品种。近几年,闽侯运用新技术,杂交培育出一批奇特品种,如被誉为“金鱼之王”的“兰寿”金鱼、被称为“国宝”的“熊猫”金鱼。闽侯精品金鱼在国内外大型比赛中共获200多个奖项,在2025年举办的第十七届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中,斩获全场总冠军、国寿王大奖,以及10个单项冠军。如今借着直播带货的东风,福州的金鱼走向全球。
跨界消费:
研学、文创,拓展金鱼产业新“赛道”
如何扩大金鱼影响力?在养好金鱼的基础上,关中村还做起了憨态可掬的金鱼文创产品,以“金鱼+文创+电商”这一模式,打响了“金鱼小镇”的品牌。
“做文创产品是为了提升品牌的附加值,活的金鱼其实不是随处可见,有的地方可能不适合养殖。但是文创产品在文旅景区、线上线下都可以销售,通过文创产品让更多人知道福州金鱼,这是我们的目的。做文创产品也可以丰富金鱼产业的发展,其实这个市场很大,需求也很大。”潘国诚说。
闽侯县荆溪镇关中村党支部书记苏友俊介绍,除了关中电商直播交流基地,关中村还正在推动发展金鱼旅游小镇的建设。国潮金鱼博物馆就是村里引进的集培育、观赏、研究金鱼及培训于一体的好去处。在国潮金鱼博物馆活记者看到,有金鱼文创产品,还有金鱼科普讲堂、金鱼治疗室等。
闽侯县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电商直播的兴起,闽侯县积极开拓电商销售渠道,在抖音、快手、淘宝等线上渠道开展直播带货,打造金鱼电商直播网销平台,引进国潮金鱼博物馆。国潮金鱼博物馆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观赏金鱼培育技艺”的传承保护单位,占地1800多平方米,馆内分为直播区、金鱼文创产品展示区、金鱼文化科普区、研学互动区,共有16个现代化鱼池,1000多尾兰寿、寿狮等中高端金鱼。作为福州首个金鱼直播研学基地,博物馆拥有专门直播带货团队。
从单纯的养殖销售“跨界”到更多元化的发展。在福州,一尾尾金鱼化身为百姓带来财富和运气的“致富鱼”,实现了金鱼产业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