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安古镇:紧闭的屋门,敞开的世界
创始人
2025-08-17 03:09:48
0

走进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的闽安古镇,穿行于静谧的石板巷道,不难发现一些民居的大门紧闭。据当地村民介绍,这些看似闲置的房屋实际并非被遗弃,而是在等待侨民们的定期归来。

作为福建著名的侨乡,闽安见证着一代代年轻人走出故土、远赴海外寻求发展的奋斗历程。这些紧闭的门扉,正是闽安与世界紧密相连的注脚。

闽安古镇街景,许多房屋大门紧闭。(2025年7月20日摄/田丰玮)

福建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省份。长达3752公里的海岸线孕育了无数爱拼敢赢的福建儿女。他们远渡重洋,在世界各地留下拼搏的足迹。据福建省侨联网数据,截至2024年,全球福建籍华侨华人数量接近2000万人,分布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闽安正是具有代表性的侨乡之一。

三代福州人在纽约

许多华侨每隔几年就会返乡探亲,回到闽安的祖屋。

“这是我们第一次带孩子回来。”在闽安村的江畔,林先生正带着8岁的儿子Bryant和女儿Chanda参观迥龙桥。这位来自纽约的药剂师的记忆里,还珍藏着儿时在福州的片段。

林家的移民故事,是闽安侨乡的典型写照。

上世纪八十年代,年幼的林先生随父母赴美。“当年是姑妈为我们全家申请移民的,父母在纽约从餐馆、工厂做起,吃了很多苦。”林先生介绍道。“像闽安这样的村子,不少人祖辈漂洋过海,父辈做着最辛苦的工作。到了我们第二代,才有机会像现在的年轻人一样读大学,慢慢过上好日子。”

“早期华人多去旧金山,现在很多人先到纽约,再走向美国各地。”林先生说。在纽约,福建乡亲组成的社群让异乡多了份暖意。从同乡会到商会,这些组织不仅是同胞间情感联结的平台,还会提供法律咨询、物资援助等。

作为第二代移民,林先生与妻子正是在纽约通过福建华人圈相识相知,并组建家庭。“小孩出生在纽约,在那边长大,中文只会一点。”林先生笑着说。

当被问及对中美文化的感受时,Bryant坦言“差别很大”。尽管他的中文还很生疏,但这趟返乡之旅已经给他留下了印记——他表示,今后打算努力学习普通话,并希望未来还能再回到闽安。

此次回乡,林先生一家计划先在妻子的故乡闽安停留,再去他位于福州的老家前洋村。

拌面里的乡情

在古镇的老街上,有一家经营了三十余年的小吃店。店主林女士守着这方寸之地,几张简朴的木桌,专营拌面、扁肉、炒饭等几样地道的本地风味。

闽安古镇街上,林女士经营的小吃店(2025年7月20日摄/田丰玮)

沙茶酱、酱油、小葱花,一小碗4元钱的拌面是闽安人记忆中的老味道。许多华侨回乡探亲,都会光顾林女士店里。“经常有人在海外闯荡很多年回来,来我店里吃面和扁肉。”林女士说。

林女士在后厨制作拌面。(2025年7月20日摄/田丰玮)

邹先生是店里的一位常客。他说:“我的兄弟都在海外生活,我一直没有出国”。像许多定居海外的闽安侨胞一样,每隔几年,邹先生的兄弟们会回来探亲,他们的祖屋至今还留存在这里。“那些父母还健在的闽安人回来的次数多些,有的一年回来一次。一般来说每隔三四年都会回来。”

闽安古镇至今仍保留着传统村落的熟人社会特质,林女士的小店主要顾客都是街坊邻里。熟客们进店时,一边点单一边与林女士闲话家常,同时熟门熟路地自取碗筷,自在随意,宛如在亲友家中用餐。

这份“熟人感”在海外也得以延续。在纽约的福州人聚居区里,也有很多由福建人开设的面馆、米粉店、烧腊店,不少店主都能讲福州话,也许味道不完全一样,但味蕾的归属感相通。对许多旅居海外的福州人来说,味觉成为他们与家乡的连接,也是延续文化记忆的载体。

从故土出发,八闽连世界

福建人移居海外的历史可追溯至千年以前。宋元时期,泉州作为东方外贸大港,催生了大批闽商远赴海外经商,其中部分商人在东南亚定居,成为福建最早的华侨群体。明清时期,福建沿海地区兴起了“下南洋”的移民浪潮。进入近现代,福建人又经历了以契约劳工输出和商业移民为主的大规模海外迁徙。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新一代福建侨民开始向欧美发达国家拓展,形成了更加多元化的海外分布格局。

福建侨胞凭借勤劳智慧与商业才能,逐步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安人洪思返、洪思良等人到苏门答腊的巴眼亚比,从事渔业生产,后来使当地发展成为南洋著名的渔业中心;闽籍华侨林文庆和陈齐贤在马来半岛开辟了第一个橡胶种植园,面积达3000英亩,从而带动许多华商在新加坡、柔佛、马六甲等地投资经营橡胶园,形成了长达几十年的“橡胶经济”热潮……

福建侨胞不仅为所在国的发展做出贡献,也持续反哺家乡。抗日战争时期,福建侨胞积极投身救亡图存,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1928年在新加坡发起成立山东惨祸筹赈会。从全民族抗战爆发到1940年底,闽籍华侨捐款将近1亿元。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已累计为福建省公益事业捐赠数百亿元,涉及产业投资、教育助学、医疗建设、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在闽安古镇,近年来的多项文化遗产修缮、保护项目和建筑建造工程,也有侨资参与。

从八闽大地到五洲四海,静谧的闽安古镇始终是海外闽安侨胞共同的精神家园。那些斑驳的老屋或许已少有人常住,但血脉相连的故土情结依然深植在每一位游子心中。如今,跨越重洋的闽籍华侨正通过美食、文化等新的纽带,与这片土地保持着跨越时空的情感连接。(记者 纪海生)

(田丰玮和胡魏对本文有所贡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数字赋能“三维发力” 晋安公安... 近年来,福州市公安局晋安分局新店派出所创新思路,构建起“云端警校共建、秒级应急处突、实质矛盾化解”三...
到连江 看开渔 造大船捕大鱼 千年渔歌不绝到连江 看开渔千帆竞发去开渔,鱼虾满仓丰收归。14日,为期三个半月的伏季休...
为期16天!福州这段路将禁止机... 关于茶园路提升改造一期施工期间部分道路交通管制的通告 经福州市晋安区茶园街道办事处申请,因茶园...
福州火车站“站城融合”样板工程...   近日,福州火车站重要交通地段及周边区域“站城融合”综合整治省级样板工程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首批4...
“一件事”改革让在榕开店更容易 理发店、餐饮店、五金店……形形色色的小店守住了街头巷尾的人间烟火气,也维持了亿万家庭的生计,这些小店...
法庭搬进闽江河口湿地 “以前只知道捕鱼赚钱,没想过会把子孙后代的饭碗都砸了。我们愿意赔偿,弥补过错。”8月14日的庭审现场...
瞄准五大领域 福州绘就生产性服... 瞄准五大领域,福州绘就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新蓝图到2027年力争突破5700亿元《福州市促进生产性服务业...
福州火车站开设中小学研学旅行专... 下月6日起 动车学生票可享“折上折”福州火车站开设中小学研学旅行专窗记者15日从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
福州未来三天天气基本平稳 体感... 随着副热带高压北抬,预计未来一周,副热带高压将长时间控制黄河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带去持续的大范围高温...
痛心!走失男童找到,已无生命体... 2025年8月9日,一名8岁男童在大理镇阳和茶厂附近走失。大理市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公安、消防...
北京追授洪水中逆行的尹春燕、蔡... 今天(8月14日),中共北京市委作出决定,追授尹春燕、蔡永章同志“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
以笔为剑 这位福建人多次创办报... 邹韬奋是我国著名记者、出版家和革命活动家。在他心中,书生报国无他物,唯有手中笔做刀。在中华民族内忧外...
三溪乡溪源村:“溪哈一夏”玩水... 当城市暑气蒸腾 藏于青山间的三溪乡溪源村 准备了一场清凉盛宴 8月9日至10日 “溪哈一夏·...
海峡两岸(福建)青少年跳绳锦标... 6日,第十三届海峡青年荟之第二届海峡两岸(福建)青少年跳绳锦标赛在海峡青年交流营地迎来一轮激烈比拼,...
一场跨越海峡的追寻——来自第十... 带着族谱回到祖厝,找寻家的起点;背着行囊追逐梦想,开启家的新篇章。对于许多台湾青年而言,“家”是一场...
厦金“小三通”客运航线2025... 截至8月9日上午,厦金“小三通”航线2025年客流量突破100万人次,安全航行5136班次。其中,8...
伊拉克一大巴车侧翻 至少7人死... 当地时间13日,伊拉克巴士拉民防部门表示,该地区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载客大巴发生侧翻,造成至少7人...
女子采到巨型蘑菇 网友:第一眼...   齐齐哈尔一女子挖到巨型蘑菇,称重超8斤,需要两只手才能抱起。
消费贷款贴息怎么办理?来看银行... 记者13日从中国农业银行了解到,针对9月1日开始执行的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农业银行公布了部分客...
国安机关披露:境外反华组织的一... 跨境卖惨终成空 “画面要暴力血腥”“要动感,要抓拍”“效果要‘惨’”……这不是片场,而是境外反华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