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长乐区致力于办好家门口的优质校、特色校。这里的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完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优质的师资队伍,他们富有经验、敬业爱岗,用爱心和耐心呵护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特色校更是独具魅力,各类特色课程丰富多彩,如传统艺术、科技创新等,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无论是优质校还是特色校,都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让家长放心,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政协专题协商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办好家门口的优质校、特色校
绿茵场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首祉中心小学的足球小将们奔跑追逐、传射攻防,用汗水诠释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美育基地内,长乐第一中学的学生们面对着镜子揣摩神态、雕琢动作,在闽剧表演中探寻传统艺术的魅力……这生动的场景,正是长乐区推进“五育并举”的鲜活注脚。
德育先导、智育固本、体育强基、美育润心、劳育赋能。近日,长乐区政协召开“坚持五育并举 助推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与会委员、专家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主题畅所欲言,聚焦关键难点提出真知灼见。
“办好家门口的优质校、特色校,核心在于深化育人模式改革。”身为长乐一中党委书记,潘云朋委员深耕教育一线多年,他结合学校实践建议,通过课程重构、课堂革新与评价转型,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新生态,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的教育中成长。
教师队伍是“五育”落地的关键支撑。林舟委员紧盯师资均衡难题,建议创新招聘与培养机制,健全培训体系和激励保障措施,建立县域内体、音、美、劳、心理等紧缺学科教师“蓄水池”,破解资源分配不均的瓶颈。
如何激活社会资源的育人价值?李丽清委员将目光投向博物馆,提议深化馆校合作,构建“课程共建”体系,开发“文物+历史+实践”“文物里的思政课”“非遗技艺实践课”等特色课程,让展馆资源真正走进课堂、融入教学。
“我们将以‘五育融合’为核心导向,持续开展各类特色主题教育,着力构建‘五育并举、协同育人’新格局。”区政协委员、文明办主任林锦飚当场回应,明确了推进工作的方向。
“建议建立教育发展动态研判机制,为政策制定、教育资源布局提供更全面更具前瞻性的决策依据。”“创新‘学科+’模式,引导各学科教师深度挖掘专业内涵中的育人元素,拓展育人场景。”……委员们的真知灼见与部门的积极回应,让协商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后,区政协主席李育民表示,要继续发挥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围绕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优化等重难点问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提出更多立意有高度、分析有深度、举措有温度的意见建议。(记者 王惠兵 通讯员 林环)
《人民政协报》(2025年08月04日第7版)
上一篇:小萌宠撬动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