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彬穿梭于田间地头与实验室之间,如同一位忙碌的使者。在田间,他俯身观察每一株庄稼的生长态势,用心感受土地的温度与湿度,那沾满泥土的裤脚见证着他与农业的亲密接触。而在实验室里,他专注地分析数据、调配试剂,凭借着科学的力量探寻农民增收的新路径。他将田间的实践经验与实验室的精准研究相结合,犹如在两块领域间搭建起一座桥梁,一边连接着农民的希望与汗水,一边连接着科技的创新与突破,为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朱彬。
福建金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产品总监朱彬,17年来带领研发团队为不同地区提供最适合的青梗菜品种。近日,记者采访了他。
一开始,朱彬在公司从事销售工作,获得了许多一手市场数据。后来,公司成立了一支由叶菜研究领域权威专家和20多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朱彬担任产品总监,为团队提供育种方向。
“育种不能只看销量或在实验室里‘自嗨’,要让种子‘说话’。”面对跨领域转型的挑战,朱彬坚持在田间地头和实验室“两头跑”,将一项项科研成果转化为接地气的实用技术。
这种直面一线的坚持,让朱彬成果颇丰,他先后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5件,发表论文10多篇。
在金品农业的智能人工气候室,一盆盆挂着编码牌的青梗菜正在LED灯下生长。每个编码背后,都是团队根据不同需求构建的基因数据库。“传统育种像开盲盒,我们现在是带着‘说明书’做杂交。在熟悉自身育种材料的前提下,根据育种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品种开发。”朱彬解释道。
朱彬说,好的种子不是论文里的数据,而是能帮农民多赚“三毛钱”的实在收益。为此,他经常带领团队在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售后指导。这种“需求驱动型”育种模式,让金品农业的青梗菜系列实现精准迭代。目前,公司已育成12个省级认定品种,累计推广面积突破300万亩。
朱彬和公司育种团队将全国划分为不同的气候带,在每个区域建立“需求图谱”——长三角偏好叶色深绿、品质好的品种,粤港澳青睐叶柄肥厚、株形紧凑的品种,云贵高原则需要束腰好、抗病性强、生长周期短的特供种……在调研清楚各地青梗菜的需求后,他们再相应地进行育种。
如今,金品农业的青梗菜种子成为全国青梗菜大部分种植区域的主栽品种,并开始反向输出东南亚。朱彬表示,他将继续带领团队不断优化育种策略,努力为农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记者 陈木易 通讯员 谢尔瑶 石伟/文 记者 林双伟/摄)
下一篇:滨海新城儿童乐园夜场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