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 43 年,闽侯小学女篮再度登上市级冠军的宝座,这无疑是一段令人振奋的佳话。43 年的漫长岁月,见证了无数的风雨与磨砺,而闽侯小学女篮始终坚守着对篮球的热爱与执着。在赛场上,她们团结协作、勇往直前,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一次次突破对手的防线,最终赢得了胜利的荣耀。这一佳绩不仅是对她们多年努力的最好回报,更是闽侯小学体育精神的生动体现,激励着更多的学子在梦想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时隔43年,闽侯小学女篮再夺市级冠军
一群乡村女孩的冠军杯之梦
日前,福州市第62届中小学生运动会篮球冠军杯赛场上演一场逆袭——一群来自闽侯乡村的女孩用汗水与信念,在冠军杯历史上刻下属于她们的荣耀印记。
当终场哨声响起,闽侯白沙中心小学“闽梦”女子篮球队的姑娘们紧紧相拥,泪水与笑声交织。这支全部由农村女孩组成的队伍,首次为闽侯小学女子组捧回冠军杯,更终结了闽侯小学女篮长达43年的市级冠军空白期。
“闽梦”女篮夺得市级冠军。
日记本里的成长密码
盛夏,早晨不到8点,白沙中心小学篮球馆传出密集的篮球撞击声,女孩的呐喊声此起彼伏,教练的指令声交织其间:“再快一点!再准一点……”
训练室桌子上,数十本日记摞成小山。翻开纸页,密密麻麻的文字揭开了这支农村小学女篮成长的密码:晨光未启时,村庄仍在沉睡,女孩们已开始深蹲、平板支撑,汗水在训练馆的地板上洇出深色痕迹;课后延时的90分钟里,运球、变向、投篮,球鞋与地面摩擦出急促的节奏;寒暑假“魔鬼特训”,纵跳、高抬腿、战术演练每日持续5小时……
此外,笔记本还记录着三分球弧度调整的心得、防守脚步的漏洞、对手战术的拆解……这群乡村女孩,用最质朴的方式将篮球智慧刻进骨血之中。
“闽梦”女篮队员进行对抗训练。
尘封的传奇深埋心中
“闽梦”女篮的诞生,源于连鸿凎、郑祥钱两位教练儿时的梦想。
连鸿凎与郑祥钱儿时都就读于白沙中心小学。在一堂体育课上,他们的体育老师林逸湘提及学校昔日女篮的辉煌:1970年组建的白沙中心小学女子篮球队曾连续六年垄断闽侯县冠军,更在1982年摘得福州市第十五届运动会小学女篮冠军。这段尘封的传奇,如种子般深埋在两位少年的心中。
白沙小学学区校长杨铭透露,因2000年后师资断层,这支传奇女篮逐渐淡出视野。2013年,连鸿凎、郑祥钱大学毕业回到母校任教。二人与另一名体育老师江信斌共同发现:农村女孩对技术领悟的敏锐度与目标达成的执着度,普遍超越男孩。一个大胆的构想应运而生:“何不重建那支女子篮球队?”
2021年,“闽梦”女篮正式启航。首批队员从三至五年级学生中选拔,标准仅有两条:热爱篮球、甘于吃苦。教练组走遍每个班级,最终选出十余名零基础的女孩。
舞蹈生蜕变成“得分王”
没有专业的体能教练,教练组自研训练计划;缺乏先进设备,便用折返跑、间歇跑等“土法”锤炼基本功。
“农村孩子或许没有城市训练条件,但她们对篮球的纯粹热爱毫不逊色。”连鸿凎说,“教练经常向队员们说的一句话就是‘优秀源自自虐般的自律,唯有勤才能补拙’。”
队长关林芯的蜕变便是明证。这个3年前留着长发、在舞蹈室压腿的文静女孩,如今已成为一个短发假小子。加入球队时,她的身高、体能与技术均不突出,但被定位为得分后卫后,她开启了“自虐式”蜕变:舍弃练习了5年的舞蹈,剪去长发以专注训练;远离电子设备,戒断零食,午餐仅食鸡胸肉与蔬菜;每日提前到场训练,赛前一个月每天加练200至500个三分球。
这种近乎严苛的自律,让她在五年级时便成为主力,场均得分15分,三分球命中率达33%,堪称队里的“得分王”。
顽强拼搏改写历史
建队以来,“闽梦”女篮一直都是以闽侯县冠军的身份征战福州市中小学生运动会篮球冠军杯比赛,却连续三年被福州市西峰小学队终结晋级之路,最佳战绩仅为季军。直至今年,历史被改写。
小组赛首战对阵上届亚军长乐师范附小,“闽梦”队全场压制对手,却在终场前遭遇三分绝杀,一分惜败。根据赛制,再负一场即遭淘汰,接下来的每场比赛皆成生死战。队员们拼尽全力,连赢数场晋级半决赛,却付出主力中锋江亮栩与队长关林芯脚踝受伤的代价。
半决赛对阵西峰小学,在主力缺席的情况下,“闽梦”队的队员们突破心魔,以顽强防守和精准配合终结连败魔咒,闯入决赛。
决赛重逢长乐师范附小。赛前一天,队医看着两名受伤队员的脚踝直摇头。坚韧的江亮栩攥紧拳头:“我能撑!”即将毕业的关林芯绑着绷带请战:“这是最后一场,不想留遗憾。”
决赛日,两人拖着伤腿在场上飞奔,队友被这种精神点燃,全场保持领先,最终捧起队史首座冠军奖杯。(记者 陈木易/文 林双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