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正大力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这座城市,众多企业积极将专利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专利转化平台的搭建,使得专利信息得以高效流通,促进了产学研的紧密合作。科研机构与企业携手,将专利技术应用于生产一线,推动了产业升级。福州的专利转化运用案例不胜枚举,如某企业凭借专利技术开发出新型环保材料,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家企业通过专利转化,优化了生产流程,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这些举措不仅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为福州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福州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设专题访谈五
——大力推进专利转化运用 赋能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福州市全面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决策部署,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持续优化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全面推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设,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知识产权保护典型经验。
为充分展现高地建设工作成效,现遴选出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单位开展系列访谈活动,为奋力开创知识产权发展新局面,努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知识产权工作参考。本期专访福州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全面了解福州市专利转化运用赋能高质量发展情况。
专利成果转化对接活动。
福州专利转化运用整体情况如何?
福州市拥有省级知识产权运营中心7家,运营中心数量占全省近50%。专利转化运用工作得到省局通报表扬。16项专利荣获2023年福建省专利奖,上榜数量超全省1/3,居全省第一。发放专利转化奖补资金逾2300万元,惠及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行业近200家企事业单位,新增促成专利转让许可达成逾6400次。
在推进知识产权运用赋能高质量发展方面,福州开展了哪些工作?
一方面是厚植创新发展土壤。福州致力于构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生态”体系,厚植创新发展土壤,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3.2万件,拥有各级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911家,培育国家、省、市专利奖363项。
另一方面是探索转化创新机制。开展数据知识产权的前沿实践,全市累计申请数据知识产权登记1464件,其中核准登记1173件,位居全省首位。深化专标融合试点,推动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承担的“福建省专利与标准融合机制创新试点”顺利通过考核验收,有效促进专利转化实施。开展两岸知识产权标准共通试点工作,“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通则”“海峡两岸共通 知识产权转移转化评议指南”等2项标准列入福州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
在提升专利转化效益助推产业创新方面,福州采取了哪些举措?
一是聚焦存量专利盘活。福州市7部门联合开展专利盘点工作,盘点在榕高校院所专利量1.6万多件。匹配市场主体需求,推动逾3000家企业登录全国专利转化资源库系统,参与专利价值评估。培育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101家,认定福州大学等30家单位为首批福州市专利转化先行单位。
二是锚定产业发展方向。开展福州市电子信息物联网产业、福州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光学新材料产业4个产业专利导航项目,全市通过贯标认证企业327家,推动200家企业开展专利导航。制定《知识产权助力产业保护和创新发展工作方案》,建立知识产权与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福州在提升专利转化效益方面有哪些规划和目标?
未来,福州市将以更高标准推进专利转化效益提升,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纵深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加快形成长效机制的通知》(国知发运字〔2025〕16号),加快构建专利转化运用生态,形成促进专利转化运用的长效机制。
加快实施推进《福州市知识产权助力产业保护和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建立知识产权与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开展知识产权强链增效工作,助力产业保护和创新发展。修订完善知识产权扶持政策,推动政策向转化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和公共服务倾斜,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培训,结合知识产权宣传周、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等契机,聚焦企业实际需求开展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相关业务培训,提升企业获得感与满意度,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 朱丽萍 通讯员 游振云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