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好文章公益写作采风营走进烟台山,这是一场文化的邂逅与交融。在烟台山的古巷间,采风营的成员们仿佛穿越时空,感受着历史的韵味与现代的气息交织。他们沿着蜿蜒的石板路漫步,用心去触摸那斑驳的墙壁,聆听岁月的低语。每一处角落都激发着创作的灵感,笔下的文字仿佛有了生命,将烟台山的美丽与两岸的情感紧密相连。此次采风营不仅让参与者领略了烟台山的魅力,更促进了海峡两岸文化的交流与传承,为两岸关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探寻历史文脉 触摸岁月印记
海峡两岸好文章公益写作采风营走进烟台山
小营员们把在烟台山的所见所闻化作文字。(受访者供图)
7日上午,新区杯·海峡两岸好文章公益写作采风营第三站走进烟台山历史风貌区。小营员们通过实地参观石厝教堂、保罗·克洛代尔故居、乐群楼及闽海关副税务司官邸等建筑,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对话历史的研学之旅。
烟台山历史风貌区素有“万国建筑博物馆”的美誉。步入其中,百年前的山地街巷、西洋建筑映入眼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小营员们从山脚拾级而上,来到石厝教堂。一座由青石砌成、哥特式风格的建筑静静矗立在百年银杏旁,透着浓郁的欧陆风情。
从石厝教堂漫步至保罗·克洛代尔故居,一栋两层殖民楼牵起中法文化的记忆。“这里曾是法国领事馆,法国诗人保罗·克洛代尔在此居住了9年,他在《认识东方》里用一半篇幅描绘福州的风情。”讲解员话音刚落,鳌峰中学初二学生郑宇泽就轻声念起克洛代尔笔下的福州:“这是一个有着玫瑰和蜜的颜色的地方。”他深有感触地说:“很难想象,一百多年前一位法国诗人在这里生活,将福州的美带回欧洲,原来,中西方文化早已在榕城碰撞出绚烂的火花。”
“乐群楼曾是福州最早的洋人俱乐部,曾通宵达旦举办各种聚会、舞会,如今它已成为免费开放的大观美术馆。”小营员们走进乐群楼,聆听讲解员细数这里的风云过往。江南水都小学六年级学生邓语恬驻足沉思,感慨道:“百年沧桑,往事如烟。从私人娱乐场所到公共文化空间,乐群楼的变迁既折射出城市文明的进步,也让我看到了烟台山与时俱进的活力。”
烟台山不仅见证了近代中西文明的碰撞,而且开启了福州近代教育的先河。随后,同学们来到位于麦顶小学内的闽海关副税务司官邸。在官邸内的“福州烟台山教育掠影”展示馆,麦顶小学老师丁蔚榕梳理了近代以来烟台山片区文化教育发展脉络,并通过电子沙盘、历史影像与实物展陈,再现了烟台山作为“福州近现代文化教育第一山”的辉煌历程:从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到华南女子文理学院,从鹤龄英华书院到福建师大附中,这里走出了陈景润、侯德榜等24位院士,孕育了“女学先河”“开放教育”“启蒙教育”等创新实践。
一路走、一路记、一路悟,小营员们把在烟台山的所见所闻化作文字。“烟台山承载着历史变迁,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沧桑。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福州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的辉煌过去,也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对历史文脉的珍视与传承,真是一堂生动有趣的写作采风课!”茶园山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许子悦说道。(记者 傅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