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皮打工人”,这个现代职场的独特群体,平日里奔波于工作与生活之间,疲惫不堪。然而,当他们邂逅千年养生术“吉祥山中医早市”时,仿佛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在吉祥山中医早市上,传统的中医养生理念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这里有各种中草药、养生食材,还有专业的中医医师提供咨询与调理。“脆皮打工人”们在清晨的微风中,品味着养生的滋味,感受着千年文化的底蕴。他们纷纷加入到养生的行列中,通过中医的调理,舒缓身心,重新找回生活的活力。“吉祥山中医早市”也因此火出圈,成为城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让更多人领略到中医养生的魅力。
当千年中医智慧走进福州市井,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18日上午,福建省人民医院的“吉祥山中医早市”再次在福州市工人文化宫出摊,让千年养生术更接地气。20多个特色摊位组成的中医早市,不仅有许多老年人前来体验,还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打卡”,有的外国人也被“圈粉”。
群众制作“非遗锤”。 记者 陈丹 摄
中医早市
堪比“武林大会”
中医版小李飞刀——李氏飞针、肩颈救星——杨氏颈椎三步松解法、会喷火的养生神器——火龙罐、脑窍脏腑——靳三针……“吉祥山中医早市”展示了各式各样中医养生术,这些带着“武林味”的绝技吸引了众多市民排队体验。
只见针灸科医生施展“醒脑开窍针法”,快速实现“醒脑”“醒神”“调神”;康复医学科的“头部刮疗”行云流水,为群众调和气血;全科医学科的李氏杵针“叫针却不是针”,堪称无创版穴位敲敲乐,为群众疏通经络……
现场除了老人,也有不少年轻人。一名26岁的姑娘自嘲“脆皮打工人”,每天早上总是喷嚏连连,想着鼻炎也不是很严重,就寻求不用扎针的中医治疗方案。针灸科黄发樟副主任医师告诉她,平时可以按压风池穴,最重要的是要动起来,千万不能宅着不动弹。
“早市”还吸引了外国人。来自福建农林大学戴尔豪西大学联合学院(国际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的10余名外籍学子,从拍照围观到亲身体验,直呼中医“太神奇了”。
中药咖啡和药膳
养生时髦又可口
除了特色中医技术,市民还用最爱的“吃喝逛”方式沉浸式体验中医的魅力。
“吉祥艾草健康锤”的摊子前特别热闹,老人们排着队等待亲手制作“非遗锤”。这锤子不仅颜值高,还能疏通经络、敲走疲劳。
香囊工坊里,大家埋头调配安神驱蚊方,定制属于自己的香囊;中药材贴画DIY区,宝妈带着孩子一起用枸杞、陈皮、黄芪等中药材拼出创意艺术画。
转角处的“药食同源街”更是惊喜连连。首乌豆蔻蛋、健脾糕、药膳老鸭汤、八珍鸡汤、黄芪豆浆等多款药膳,给大家带来中医养生版“满汉全席”。
“哇!这个中药咖啡好好喝呀,可以出去外面开连锁店了!”在吉祥福咖摊位,热爱咖啡的魏小姐惊呼道。她说,没想到中医智慧与现代饮品的跨界碰撞能如此惊艳,养生还好喝。记者看到,中药咖啡有三款,其中“菊香啡萃”清热去火、提神醒脑;“玫瑰特调”疏肝解郁、促进代谢;“罗汉果美式”清热润肺、滑肠通便。
名医把脉问诊
现场还能学急救
“吉祥山中医早市”还设置了“义诊+科普”专场,来自省人民医院10多个学科的名医为群众把脉问诊。
在健康课堂,心血管科李翠云主任医师教大家如何“护心”;医院急诊科吴晖主任带领“急救天团”现场教学如何进行心肺复苏、怎么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
据了解,省人民医院每年都会举办多场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从中医夜市到中医早市,从社区义诊到高校讲座,从非遗技艺展示到国际论坛,不断推动闽医学派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增进社会对中医药的认知和认同,促进中医药生活化。
“这个活动不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文化的播种。”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陈武进表示,希望通过“中医早市”这样的活动,让大家零距离体验中医药文化的魅力。今后医院还将持续秉持“人民医院为人民”的办院宗旨,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让中医药惠及更多群众,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记者 陈丹 通讯员 魏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