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一女子在运动前做了某件事,随后被紧急送医,目前已接诊多例类似情况。据悉,该女子在运动前未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便贸然开始剧烈运动,导致身体出现了一系列不适症状。经过医生的紧急救治,女子的病情逐渐稳定。这一事件提醒广大民众,在进行运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准备,避免因突然运动而对身体造成伤害。同时,也应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34岁的朱女士(化名)怎么也没料到,一场普通感冒竟导致她突发休克,被送医抢救。
近日,朱女士感冒后,自行在家服用了莫西沙星等药物。由于她一直保持着健身的习惯,服药后便像往常一样踏上了跑步机进行锻炼。
然而,仅运动了半小时,她突然出现肚子痛、全身瘙痒风团、四肢麻木,并伴随头晕、出冷汗、大量呕吐、呼吸急促等症状。这突如其来的状况把家人吓坏了,他们立刻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很快,朱女士被紧急送往福州市第一总医院急诊抢救室。
经医生诊断,朱女士因服用莫西沙星而引发了过敏性休克。经过一系列对症治疗,她的病情逐渐得到了缓解。
出院前,满心疑惑的朱女士特地来到福州市第一总医院药学门诊,向药师咨询自己为何会出现这些不良反应。
服药后运动,放大了过敏反应
福建卫生报公益药师、福州市第一总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阮贤妹介绍,莫西沙星是一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家庭药箱中颇为常见,堪称抗菌药界的“顶流”。
莫西沙星通过抑制细菌DNA合成来发挥杀菌效果,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多种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均显示出强大的抗菌作用,因此被批准用于治疗敏感菌所导致的感染。
然而,莫西沙星的副作用也不容小觑。阮贤妹指出,当莫西沙星进入人体后,免疫系统可能会将其视为异物,释放出大量的IgE抗体。这些抗体与莫西沙星结合后,会促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炎症介质。
轻者可能导致皮肤瘙痒、皮疹、荨麻疹等症状;重者则可能作用于血管和支气管,引起血管扩张和支气管痉挛,导致血压下降和呼吸困难,进而引发过敏性休克。
一般来说,运动会加快血液循环、加速心跳、升高体温,使免疫系统应激反应更为活跃。朱女士在服用莫西沙星后,立刻开始运动,从而放大了过敏反应,最终导致过敏性休克。
不是个例!
这类药物发生过敏反应概率高
无独有偶,医院急诊科主任江金锋也曾接诊多位因莫西沙星过敏入院的患者。其中就有一位医生因肺部感染,自行用药第3天突发过敏性休克,血压骤降至60/40mmHg,紧急给予对症处理后缓解。
江金锋特别提醒,喹诺酮类药物(如吡哌酸、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等)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高,且部分过敏症状并未在药品说明书中标注,像育龄妇女服药后突发下腹痛、腰痛,普通人很难自行判断是否由药物过敏导致。因此,服用这类药物务必严格遵医嘱,不可随意用药,同时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咨询医生。
警惕!这些药物服用后不宜运动
在日常生活中,药物是对抗疾病的得力助手,但某些药物服用后不宜立即运动,否则可能给身体带来麻烦。
●含“麻”感冒药(如美扑伪麻片):其含有的伪麻黄碱不仅影响人体体温调节,还可能因中枢兴奋作用,增加运动时猝死的风险。
●降压药(如硝苯地平):运动时可能引发供血不足,导致晕厥;
●降糖药(如胰岛素):运动叠加药效易诱发低血糖昏迷;
●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加重心脏负担,引发心悸或晕厥;
●镇静催眠药(如地西泮):反应力下降,增加跌倒风险;
●抗过敏药(如氯苯那敏):嗜睡副作用易导致意外。
阮贤妹建议,服药前务必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留意是否有服药后避免运动的提示。若不确定,可咨询医生或药师。合理用药、科学运动,才能守护好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