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一名女子竟生下了 13 斤的“超级巨婴”,这一消息令人震惊。医生痛心疾首地指出,这样的情况往往是由于孕期过度进食导致的。孕期过度摄入营养,不仅会让胎儿过大,增加分娩风险,对母亲的身体也会造成极大负担,甚至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这种过度喂养的行为,看似是对胎儿的“关爱”,实则是在害两代人。它不仅给母亲带来痛苦,还可能为孩子的未来健康埋下隐患,实在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反思。
“你现在是两个人了,得多吃!”自从怀孕后,家住福州的王女士的婆婆每天变着法炖营养汤,夜宵加红糖鸡蛋。这种“填鸭式”进补,最终让母婴双双陷入险境。
13斤“超级宝宝”背后的代谢危机
初见王女士时,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李晴不免倒吸一口凉气——由于平时未注重定期产检,王女士孕晚期转院至省立医院时,体重增加了40多斤,那“小山”一样高的肚子,堪比足月双胎孕妇。
因胎儿过大,且患有严重的妊娠期糖尿病,王女士不得不接受剖腹产,最终生下的孩子重达13斤,相当于两个新生儿体重,连新生儿暖箱都难以容纳。
对于王女士的情况,李晴不免有些唏嘘。“像她这样的‘糖妈妈’孕期体重失控会大幅增加难产、产后出血风险,更令人担忧的是,巨大儿未来患肥胖症和糖尿病的概率也高于普通孩子。”
医学上对孕期增重早有科学标准:
体重指数(BMI)低于18.5的偏瘦孕妇建议增重11—16公斤,BMI正常者控制在8—14公斤,超重和肥胖孕妇则需严格控制在11公斤和9公斤以内。
1800千卡怎么吃?“食物交换份”来支招
现实中,传统“一人吃两人补”的观念仍主导着许多家庭。李晴发现,不少孕妇过量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食物,甚至用外卖和夜宵填补饥饿感,一不注意就摄入过多热量。
鉴于孕妇易出现空腹低血糖,李晴推荐采用分餐制,即少量多餐,既能缓解饥饿感,又有助于维持餐后血糖稳定。孕妇可通过计算每日所需热量,并运用食物交换份进行换算,对自己每日摄入的热量做到心中有数。
据李晴介绍,一位孕妇日常热量需求为1800千卡,而每份食物交换单位含90千卡,则她全天的饮食应规划为20个交换份。
这些份额可智慧地分配到三餐及加餐之中,如早餐3份、午餐6份、晚餐6份,其余3次加餐各1-2份,每种食物均对应其特定的交换份,使孕妇能清晰掌握热量摄入,便于有效管理饮食。
在选择日常食物时,孕妇可考虑低GI(糖尿病适宜)食物,如全麦面包,既能满足饱腹感,又保持低热量摄入。
值得注意的是,地瓜作为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虽可作主食,但部分孕妇食用后导致自身体重及胎儿体重迅速增长,不宜过量食用。
此外,孕期膳食要确保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全面均衡摄入,避免单一饮食造成营养不良或过剩。
多学科门诊 给孕妈定制个性化健康方案
随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体重管理年”行动的深入实施,全国各地的医疗机构正稳步推行更为精细化的孕期健康管理策略。近日,省立医院积极响应号召,对其原有的全生命周期体重管理门诊进行升级,在每周三、四、五下午,分别开设针对孕产妇、成人及儿童肥胖群体的多学科体重管理专科门诊。
以孕妇多学科体重管理门诊为例,该门诊由产科、内分泌科及营养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其中:
●产科重点关注孕期体重增长管理、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及胎儿生长发育,综合评估肥胖孕产妇的妊娠风险,制定妊娠期健康管理方案和分娩方式。
●内分泌科则针对妊娠期内分泌紊乱情况,提供代谢调控方案,降低母婴代谢风险,预防产后肥胖及2型糖尿病。
●营养科通过制定孕期体重控制及产后恢复的个性化营养干预方案,确保胎儿营养摄入,优化母婴代谢健康。
李晴强调,孕期的科学管理不仅直接关系分娩安全,更影响着母亲与胎儿两代人的长期健康状况。因此,孕妈妈们一定要注意,早期识别并干预代谢问题~转发提醒身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