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食的世界里,有一位特别的人物——永泰小吃店主张培莺。她不仅在烹饪美食上有着精湛的技艺,更是一位才情横溢的诗人。她凭借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写下了上千首诗词。这些诗词宛如一幅幅细腻的画卷,描绘着小吃店的热闹与烟火气,也倾诉着她内心的情感与思绪。从清晨的忙碌到夜晚的宁静,每一个瞬间都在她的诗词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她用诗词为小吃店增添了一份别样的韵味,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她 truly 是一位令人钦佩的美食与文学的结合者。
永泰小吃店主写了上千首诗词
张培莺:人间烟火气 诗意栖居地
永泰县南湖路永沙小吃店里,藏着一名“拌面诗人”的诗意江湖。店主张培莺在煮面熬汤的间隙,守着烟熏火燎的案台,写了上千首诗词。
张培莺。
张培莺和妻子一同经营售卖拌面、蛋燕等小吃的永沙小吃店,工作虽辛苦忙碌,但狭小的厨房成了张培莺灵感迸发的沃土。
“烟熏火燎案台痴,热灶烹鲜得妙思。锅碗瓢盆知韵律,醋盐酱酒尽文辞。春秋一曲勺当笔,荤素千盘味入诗。莫道庖厨无隽雅,砧声起落有新词。”张培莺的新作《厨诗》,描述了自己独特的创作状态。
“诗歌就像生活的调味品,是我的精神寄托。”张培莺说,他15岁初涉诗坛,22岁因生计停笔,40多岁重拾笔墨,拜师学习诗词创作,至今已写了上千首诗词。
1991年,张培莺在《福州晚报》上发表了他的诗歌处女作《风筝》:山村太小,盛不下孩子们的欲望;积压过久的感情,终于往外溢……
张培莺的创作对象以福州历史文化和地域风物为主。例如,他创作的《刀光簪影》,写的就是福州女性传统头饰“三条簪”:“闽江托月锦帆扬,坦荡襟怀惬意张。劲掠三坊惊宿梦,花开七巷绽锋芒。丹心铁血心中铸,唐韵秦风鬓后藏。簪影刀光彰傲气,史河熠熠永流芳。”
张培莺的创作还延伸到了作词领域,永泰的葱饼、庄寨、青梅花等,在他的笔下化为动人的歌词,在各音乐平台播放。
为纪念南宋爱国词人张元幹,张培莺制作了歌曲《一轮月亮》,歌词获得纪念张元幹诞辰925周年全国诗文竞赛一等奖。“写诗不为名利,只想让更多人记住永泰的文化。”张培莺说。
近年来,张培莺在《词刊》《福建歌声》等刊物发表诗歌30余首,近百首歌词被谱曲传唱。
这位“拌面诗人”用行动证明,诗意可以在滚烫的汤锅旁、在顾客的谈笑间、在每一个热爱生活的瞬间蓬勃生长。(记者 全怡月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