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虽然具有巨大的经济或社会价值,但其固有的高风险、大系统、多领域等特点,使得创新的成功率远低于人们的预期。因此,创新管理这一新的学科体系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当今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创新是一门视野开阔、综合性强、实践知识丰富的学科,它逐渐融合了传统的研发管理、技术管理、营销管理、项目管理等学科,尤其是具有战略管理的科学知识。正确理解创新的内涵,掌握创新管理的知识体系,对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优化企业创新效率具有重要价值,必将成为广大企业管理研究者、理论研究者和创新管理实践者的重要理论知识。
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科学政策研究中心(SPRU)一直是世界创新经济学研究的重镇。以克里斯弗里曼(Chris Freeman)和基思帕维特(Keith Pavitt)为代表的创新研究者不仅深入研究了经济长波和可持续发展宏观领域的创新类型和学术体系,而且非常重视创新经济学与企业管理理论的融合。1997年,本书第一版由本书前两位作者和Keith Pavitt教授共同编撰,对创新管理的必要性、创新与企业战略分析的结合、创新的外部联系、创新有效实施的机制、如何创建创新型组织以及创新管理的整合等作了非常科学的阐述。它应该是创新管理的第一部经典教材,也标志着创新管理学科体系的初步建立。
在第六版教材中,两位作者借鉴了最新的研究和实践,扩大了主题的覆盖面。在企业创新方面,增加了商业模式创新、开放创新、用户创新和众包、服务创新,提出了精益创业和敏捷创新的方法。在社会创新方面,笔者介绍了公共部门创新、社会企业家、节俭创新、“金字塔底层”创新、逆向创新等。此外,作者进一步拓展了创新领域,包括设计驱动创新、可持续发展创新、负责任创新等,表现出对动态能力视角、知识管理视角和可持续问题的关注。此外,第六版教材借鉴了上千个研究项目和最新研究成果,在“研究笔记”部分增加了大量前沿学术研究成果,包括创新战略、创新战略与绩效、跨职能团队有效性、创新型领导理论、外部知识吸收能力研究等研究课题。在第六版教材中,作者还展示了对中国创新前沿的关注,分析了中国创新能力建设的发展历程、互联网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知识产权的发展等。教材第六版还增加了很多新案例,如西门子众包平台、思科互联网情境、三星智能手机、TSMC、应用WhatsApp等。为理论部分提供了丰富而详细的实例。
衷心希望这本书成为中国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特别是为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组织和企业提供科学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智慧。
陈进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清华管理评论》执行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