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们习惯按照大人的指示做事,渐渐地,我们只做那些大人“要我做”的事情。这种习惯会蔓延到大学。
在大学生活的岁月里,看到很多学生从最初的灵童到毕业都处于迷茫颓废的状态,真的很可惜。
每个家庭,从幼儿园到大学,培养一个孩子至少10万到20万,最多几十万到几百万。
大学毕业的时候,也是你开始创造价值的时候。如果此时还保持“我要做”的被动思维模式,很容易把别人拖回来。
毕业后,作为一个成年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找一份工作。看到一些年轻人,在选择就业的时候,选择这份工作不好,那份工作也不好,但是他们并没有权衡自己。
职业不分高低,每个职业岗位都有其对应的工作职责。60分及格相对容易,但想要达到90分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到专业研究中去,并不容易。
当毕业生问我是选择就业还是创业时,我会建议他们先选择工作再创业。为什么这么说?
你毕业的时候,对世界的认识大多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对社会的认识远远不够。
你会欣喜若狂,想要创业,因为你看到了所谓的“商机”。因为缺乏实践经验,你看到的社会需求点只是创业的一个点,但这样的创业思维远远不够。
一个好的想法只是一个想法,但如果真的要落地,就需要考虑成本核算、风险控制、市场同行竞争分析等因素。
每次看到有创业热情的年轻人,我都会和他们进行简短的交谈,听听他们的想法,但大多数时候,他们并没有深入思考,深思熟虑。
一个人的思维成熟度是在实践中积累的,而不仅仅是看书。
阅读对学习者来说并不难,但认真学习的过程一定是艰苦而富有挑战性的。
在以前的名人传记中,经常看到成功的前辈给年轻人讲一讲当权派。有条件的话,先去创业企业就业。
在初创企业中,遵循公司从0到1的系统思维会让你成长得更快。
很多事情都需要你去参与,甚至让你独自一人去做。这种工作很有挑战性,甚至会磨人性。
当我进入初创公司时,我对前辈的话感触更深。有些知识只有自己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只学理论等于纸上谈兵。
如果家庭有资源创业,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工作需要自己做,资源有限。即使遇到贵人,也会引你进门,主要修行还是靠个人。
一个人正确的上升道路一定是稳扎稳打的,你能爬的高度一定要和你的能力相匹配。不要羡慕别人爬得比你快。
嫉妒是一种癌症,永远不应该被发现。看到同龄人比自己做得更好,正确的处理方法是观察他们的举止,看看他们每天都在做什么。
提升能力,从学习和模仿开始,循序渐进,为自己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选择工作或者创业。面对意想不到的挑战,你不会患得患失,你会从容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