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融资融券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通过卖空股票赚钱的新途径,而且由于其杠杆效应放大了收益和损失,是一把“双刃剑”。工具本身并不可怕。明智的投资者不仅会看到整合的风险,还会忽视其积极作用,积极学会使用这把“双刃剑”。
9月以来,融资资金入市步伐明显加快。截至9月15日,a股市场融资融券余额超过1.9万亿元,创6年来新高。有投资者担心,随着两大金融机构余额的增加,杠杆资金的集中进入成为a股日成交额突破1万亿元的主要动力,将加剧股市的投资风险。
融资融券又称信用交易,可以理解为普通投资者的“借贷”。融资是指投资者向证券公司借款,以资金或证券作为抵押进行股票交易,并按期还本付息。从事融资交易的投资者,只需支付一定的保证金,就可以借入一定倍数的杠杆资金;证券出借交易是指投资者在满足质押条件后,向券商借入股票进行卖出,并按期足额归还股票。
融资融券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通过卖空股票赚钱的新方式,而且由于其杠杆效应放大了收益和损失。这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长可短。这把剑至少有四大风险:独特的卖空风险、利率变动导致成本增加的风险、强制平仓的风险和提前清偿债务的风险。那些经历过2015年场外集资入市,市场上两家公司的余额大幅增加的投资者,依然担心杠杆资金的风险。
两种金融资源的新高度平衡是否必然导致市场风险增加?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杠杆资金在a股成交额中的占比”和“两大金融服务为何创新高”。
随着a股自由流通市值和投资者数量的不断增加,新股发行和再融资带动上市公司数量和股本的跃升,按同样换手率估算的股市成交量已明显高于前几年。换句话说,过去每转一圈都被视为“天数”的成交量,目前可能不多,高成交量可能持续的时间比预期的要长。最近连续几天成交额突破1万亿元,跟2015年股市的情绪激动不太像,也不是杠杆基金一个人能做出来的。
话虽如此,在如此大的成交额中,确实存在一定比例的营运基金或杠杆基金,而这两只融资基金作为目前a股唯一的杠杆基金类别,受到广泛关注也就不足为奇了。无论是交易基金还是杠杆基金,最大的担忧是系统性风险。无论是从参与两项融资业务的投资者的变化,还是两项融资业务余额占流通a股市值的比例来看,目前两项融资业务余额的增加明显慢于2015年杠杆资金入市的速度,更为理性。根据中信证券的数据,8月份,部分上市杠杆指标并未持续上升,而是呈现平缓甚至下降的趋势,表明投资者整体的增杠杆意愿并未提升。
资本市场的发展规律表明,两大金融机构余额的不断增加并不是风险增加的主要驱动力,而只是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2010年a股市场推出双融资业务时,双融资标的数量非常有限。经过多次扩张后,两个融资目标的数量已经不是过去的样子了。
一方面,随着参与两家公司金融服务的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数量的增加,两家公司的金融服务规模不断扩大,两家公司不断上升的余额成为市场的“稳定器”。以证券借贷交易为例。当一些
工具本身并不可怕,但是滥用它的人是可怕的。明智的投资者不仅会看到整合的风险,还会忽视其积极作用,积极学会使用这把“双刃剑”。(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