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云也一样。
六年前的冬天,冯桂林开始写小说,当时他六十六岁。他以前从未写过小说。他是商业领域的成功人士。他创办的服装公司很有名气,品牌远销欧美。你会写小说吗?我不确定,但是为什么不试试呢?如果你偶然写了一本有价值的好书,一切皆有可能。写作前我们谈了很多次,话题就是写作。但是怎么写,写什么,为什么写等等,这是个问题。他考虑了很久,要不要写,怎么写,写什么。他终于意识到,他想为这个伟大的时代留下点什么。毕竟我这辈子经历了太多的磨难,有太多的心酸和酸甜苦辣;毕竟在商界打拼20多年,大起大落的时候有太多的感触。同时,他对生活和这个美好的时代有了新的认识,他有故事要讲。做生意太难了,我几乎想放弃。写作不容易,因为写出真正好的作品不容易。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极致,至少不能让同行看不起我们。暂时忘掉一切,专心创作。非凡的意志力和使命感,让他脚踏实地投入写作。逼自己,这一写就是三年。三年既不太长也不太短。他写了8部15万字左右的自传体小说,每一章都是独立的中篇小说,每一章都是环环相扣的长篇,都已出版。综上所述,这本书信息量大,人物众多,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商业和人性的刻画精准,字里行间的哲理思辨和人文情怀,具备了优秀小说的一切特质。此外,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细节真实可信,描写准确,语言流畅得体,没有多余的文字,作者正直善良的人格魅力也在本书中得到充分体现。由此,我相信写作除了毅力,还有天赋。其中,2018年在《上海文学》、《山花》等市级文学期刊发表中篇小说3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三年的努力会有回报的。想不到写小说起点这么高,作品这么成熟,受到文学期刊的青睐。
在小说《偷渡》中,给人以强烈审美意象的,无疑是主人公“我”敢于以挑战为生的战斗精神,写出了改革开放初期青年创业者的艰难历程,让读者感受到主人公“我”的危险和未知命运。小说叙事简洁,情节紧凑,短短一万字,充分呈现了作品的厚度和深度以及时代感。那时的“我”还是个无名小卒,事业岌岌可危,但“我”不甘心失败。要想成功,我们必须寻求商机。为此,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走私”。这是一次冒险,但为了创业,“我”坚持到底。结果“我”历尽艰辛,终于走出了困境。应该说这个风险是值得的。然而,自始至终,读者都在为主人公捏一把汗,为他的命运担忧,或者为他的遭遇担忧。从而通过主人公的命运来呈现小说的悬念,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这些小人物,很多作者虽然笔墨不多,却被刻画得很真实。简、莉莉、莫娜等小人物,他们悲惨的命运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尤其是简的意外离世,让人感到惋惜。这就是当年港澳偷渡者的真实写照。
《解放》虽然篇幅不长,但时间跨度大,容量大,人物多,写了一部从土改到家庭起起落落的创业史;成功塑造了作者终生难忘的母亲、父亲、叔叔、奶奶、外公、外婆、舅舅等家庭成员。让读者也看到了解放后公私合营的过程和全家命运的转折;描绘了大姑父、爷爷等历经磨难最终活下来的人物的追梦人生,见证了娘娘、小弟等人的悲惨命运;同时也着重刻画了主人公“我”的成长经历和艰辛生活,描写了两代人的历史沧桑。小说情节生动,故事意味深长,也就两万多字。其内容丰富,人物丰满可信,令人震撼。另外,整部小说结构严谨,叙述简洁,有条不紊,描写准确,没有一个字的冗余,实在难得。
《购船记》简直就是一个传奇故事,但是每个细节都是真实可信的,这是编不出来的。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买船过程中的一波三折,楚楚可怜的描述和悬念,让读者欲罢不能.很多人物笔墨不多,但有血有肉。如高畅的忠实可靠,娜塔莎的天真无邪,阿蕾莎的绝望无助,龙根的厚颜无耻,葛导演的沉着冷静,张的十足狡诈.都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在作者的作品中展现的淋漓尽致,极具审美价值。主人公在莫斯科买船的奇遇,以及不可预知的海难,更是让人始料未及,叹为观止。
003010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生意场上的人都是变幻莫测,危险重重的,而作者的叙述又是如此的从容淡定,其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声音、音容笑貌都刻画的非常到位,生动传神,实在难能可贵。比如戴斯年的狡猾滑头,江语桐的自爱,楚子剑的微笑,杨的无知,庄良的贪羞,自智等等。真实恰当的描述具有深刻的含义,向我们展示了商业领域中的所有存在。作者的观察很微妙,人物的笑容恰到好处,无可挑剔。我们看到他们中的一些人,比如杨主任,走错了一步,每一步都是错的。但小说情节步步紧扣,悬念迭起,可读性强。生意场上没有后悔药,楚子剑惨败求饶的一幕令人遐想。最终受害方伸出援手,几乎是以德报怨。男主角飞到美国帮杨导演卖存货渡过难关,牛逼。
003010描述了主人公在与犹太客户做生意时被骗,未能收到货款,从找美国律师到找美国黑社会无果,最后通过一家香港公司获得货款的曲折过程。故事惊心动魄,和犹太顾客打架。可以说外人没听说过。小说的丰富性和现实性更多的体现在商业的诡谲多变,对手小亨利的狡猾,主人公的足智多谋,以及不拿回货款绝不放弃的顽强性格上,生动真实的感人至深。香港所谓的黑社会,也形容得地道淋漓尽致。这部小说充满了知识,信息和高度真实的内容。
,让人欲罢不能。结尾竟又如此意味深长,实属难得。此外,《商之道》中主人公所在的金丰公司和富达服装厂的较量又是另一番景象。厂长张国光雄心勃勃,竟然在金丰公司安插耳目,把对方大客户抢过来,但他不明白做贸易跟做加工是两码事,由于缺乏外贸常识,最后一败涂地,让读者产生怜悯和同情。而《发小》写了一群地地道道的上海人。从孩提时代到成年人,整个成长过程都有来历和出处,许多细节让人产生共鸣,那么多人物被作者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更让笔者惊叹的是,年代如此遥远,而少年时代的真实场景在作者笔下重现,犹如发生在昨日,令人叫绝。此外,小说仅二万多字,竟写出了一代人的沧桑岁月、颠沛人生,呈现了主人公的个性魅力,小说无论从语言还是结构都是无可挑剔的,天然去雕饰,亲切感人。毫无疑问,冯桂林是写小说高手。他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每天记日记的习惯,使他有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其一流的文学修养和语言感觉都为他今后的写作增添了力量。
《生意场》中的每篇小说,故事线束清晰,叙述简练而有节奏感,富于概括力和洞察力,真实地还原了当年主人公生意场上跌宕起伏的曲折经历,可以这样说,《生意场》完美地刻画了生意场上的生意人,许多形象跃然纸上、惟妙惟肖。整部小说是生动的,饱满的,丰富的,经得起时代和历史的检验,更抓得住读者的眼球。由于它的现实意义,本书已被文学评论家关注和重视。这对冯桂林先生来说是可喜可贺的,更是难能可贵的。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他的长篇小说《解放》也已经完成,作为一个业余写作者,实属难得。相信他在以后的岁月里,勤奋耕耘,再接再厉,在小说艺术的王国里再创辉煌。
2019.4.23初稿2021.8.11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