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始终在线,窥见未来工作形态微光 硅谷始终在线,窥见未来工作形态微光
创始人
2025-07-12 13:15:56
0

(原标题:硅谷始终在线,窥见未来工作形态微光)

持续数月的疫情,让线下工作场所停摆,无数职场人被迫在家工作。然而这样的在线“新常态”,却意外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工作的样子:

在硅谷,谷歌、、等科技公司的员工有条不紊地转向线上工作;

线协作工具的实时用户量达到史上最高数字、微软旗下的一周用户量上涨1200万,还在不断攀升;

传统工业、医疗行业正在努力拥抱新技术,转型意愿非常急切……

扎克伯格甚至在近日表示,他预计在未来5到10年间,将有一半的员工可能将远程办公。

兵荒马乱中,许多在线场景被(或者说“被迫”)大批量地应用,传统行业同样因为这只黑天鹅而加速了技术整合的脚步,而它们代表着的,很可能是加速诞生的未来工作形态。

硅谷始终在线,传统行业加速转型

在这次疫情中,许多硅谷大公司几乎可以说是无缝衔接到了线上工作。

电商巨头在疫情期间销售额大涨,工程师们虽然在家工作,仍然很繁忙。但是过去的“”传统(许多硅谷公司每周至少可以在家工作一天)让他们迅速适应了在线工作的新常态。“工作上用到的工具几乎都是在线的,不过在家以来,用来开会比以前多很多。”电商组的软件工程师H对钛媒体表示。Chime是Amazon自行开发的通信工具,可以用来群组语音或视频会议。

“连着公司VPN,工作方式跟原来的差别其实不大,沟通用slack、outloook,编程、写doc、完成ticket等也还是原来的工具。”LinkedIn的软件工程师X说道。

除了扎克伯格此前表示至少远程工作到五月底以外,Facebook还给员工免费提供Portal(可用于视频的硬件产品,Facebook此前开发,还未开始对大众销售),供员工在家方便地接入视频会议。

科技公司转向线上,难度并不大,毕竟过去大部分的工作用到的开发工具在线就可使用,沟通都是通过Slack、邮件或其他内部协作工具完成,也有很多自己开发的远程工作工具可以用,数字化水平已经比较高了。可对于一些缺乏基础的传统行业来说,远程工作带来的阵痛并不少。

在shelter-in-place的限制下,大部分企业必须接受员工在家工作的现实,却没有机会提前在流程、工具、政策等方面做好准备。美国国家制造业协会(NationalAssociationofManufacturers,NAM)的调查显示,有80%的制造业企业都认为疫情会对自己的经营状况造成较大影响。

另一方面,在AI等新技术的冲击下,许多传统行业企业此前就面临着效能不高的问题,但是压力并不大,在疫情期间,经营压力加剧,降低成本、提升效能迫在眉睫。在NAM的问卷中,企业主们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就是疫情造成的资金流动性下降、打乱生产节奏。

“过去这可能不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但现在在crisis中,线下物业昂贵,成本增高,公司现金流紧张。这种时候,任何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效能提升和成本降低的技术,对他们来讲就非常关键,而不是说像以前可有可无,所以整合新技术的脚步加快了。”硅谷投资人、FusionFund创始人张璐对钛媒体表示。

这帮助打破了过去的一种“僵局”。张璐介绍道,在FusionFund搭建的CXO(500强企业的C-level)网络中,在疫情之前,不少企业管理者已经透露,他们正在试图搭建他们的数据科学团队,甚至设置首席数据官职务,来帮助他们更好的进行数字化转型以及企业架构变革。

“这个过程中实际上面临了很多的阻力,毕竟是引入一种新的变革。然而疫情让他们有了转型的急迫性。”

在众多努力转型的企业中,最值得注意的可能就是医疗领域了,因为他们不仅仅作为企业本身有提高效能、度过疫情危机的需求,更是直面病毒的企业、天然对能够加速研发和应对病毒的技术有更多的渴望。

“本身医疗行业往往需要软硬件结合、担心安全问题,所以和新技术整合的速度并不快。现在他们有了强烈需求后,仍然有几方面的要求:首先,可以远程部署;其次,可以在企业层级运行而不是云端运行,保证安全性。”张璐解释道。

张璐此前投资的Huma.ai,在疫情中加速应用:通过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技术的AI引擎,它能帮助医药公司加速药物开发,正符合安全性、远程部署的需求。“过去一个季度中增长非常快,很多资本和医药公司找到他们希望加快合作。”

在线工作辅助工具受关注

在这些企业加速转型的过程中,不少在线协作工具的表现亮眼。

比如文初所说的Slack,在疫情期间实时在线用户人数达到了破纪录的1250万,这个数据还在不断更新中。此前,由于简明的设计和协作功能,Slack在科技公司中被广泛用作项目管理与团队合作的工具。

另一个疫情期间高歌猛进的企业是Zoom。这家由华人创立的在线视频会议公司,在股市震荡中凭借飞速上涨的用户量成为美股黑马,用户人数也e从去年12月的1000万暴涨至2亿。它主营的在线多人视频业务在疫情中有着种种应用:企业会议、在线教学、甚至医生在线诊疗。

上文中,LinkedIn的内部会议正是通过Zoom来进行,小组内部的碰头聊天也会通过Zoom来进行。为了确保他可以支持10,000名员工,Equinix首席信息官MilindWagle设立了“虚拟技术吧”,基于Zoom打造了一个技术帮助中心,在全球范围内、7X24小时都可以使用。他还创建了生产力监控仪表板,该仪表板可跟踪所有内容,包括员工发送的消息数量、会议数量以及提交的代码量。Equinix还用Zoom来进行日常的“gupshups”,让员工可以在里面聊天放松。

Slack与Zoom,还有Microsoft旗下Teams的用户量暴涨,都是基于在线沟通、工作协同的需求增长,除了这些企业以外,围绕在线工作生态提供辅助功能的企业也迎来了高速增长期。

比如钛媒体记者此前测试使用过的的Otter.ai,这家公司主打用AI进行语音转录的业务,亮点在于可以实时转录,并且可以比较准确地分辨不同的说话方。在大量在线会议进行的时候,这个功能的重要性瞬间凸显,Otter.ai向钛媒体透露,今年第一季度以来,Otter的营收增长比去年全年的销售额还要高。

到四月份,根据Gallup数据,全美已经有超过62%的员工在疫情期间远程工作,而这个数字很可能在继续增长中。

“一些科技公司领袖可能会借此机会进一步推动FutureofWork未来工作形态,比如Tiwtter的CEOJackDorsey已经宣布会允许员工永久的在家工作。”张璐提到。

一个习惯在线的未来:新兴组织架构及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适应在线仍需要一点时间。虽然工具方面都颇为熟悉,上文提到的工程师H坦诚,以在办公室的效率100计,在家的工作效率仅有80%左右,因为线下讨论的机会会更多、流程也更简单。“不过也有同事说,他在家工作效率比较高,可能平常他花在讨论上的时间比较多,现在在家反而能专心工作了。”H表示。

“不过确实开会时间比以前多了20%-30%,这些会议我认为对于远程工作来说不是必要的。”另一位工程师X说道。比如此前两三天一次的组会现在改成每天一次,每两三周一次的和领导1V1会议也变成了每周进行,对于工作时间都有一定的占用。

在《Ayearwithoutpants》中,知名作家斯科特·贝尔孔到在线工作先行者Automation公司体验生活,写下了这本书。Automation公司是世界上少有的所有工作都远程完成的企业,然而却通过区区百人支撑起了全世界最大的网站服务商Wordpress的运营。在他的记录中,Automation的员工分布在世界各地,几乎不用邮件来工作,却能够通过各种在线工具敏捷、高效地完成任务,并且保持一种自由又互相信任的心态,提升团队工作效率。

像Automation这样的公司,在过去可以说是一个“异类”,然而在疫情过去后,不难想象,许多企业都会再次评估过去线下工作的效率、更多地关注真实的业务及运营需求。

近年来,自由职业潮兴起。不难想象,这些在各个领域有着专业技能的个体也会受益于这些技术、以及远程工作理念的进步,同时也鼓励更多人和企业尝试不同的组织架构,将在线工具有机融入到日常工作中。

在未来,更灵活的在线工作形式,对技术又有了更多的要求:如何满足更好的跨时区工作需求?怎么样更好地进行远程的信息整合、提供更快的反应速度?这对于在线工作的种种工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蕴藏着新的创新机会。

比如上文提到由FusionFund投资的Otter.ai,还有云计算开发平台Paperspace。Paperspace让大家能在云端完成机器学习及云计算开发,在疫情中发展迅速。他们此前发布的产品GradientCI让用户能够设置模拟开发环境,或是给数据科学家及工程师们提供一个共用的界面,可以说是把软件开发时的经验用在训练和部署机器学习模型上,让开发变得更有效率。在开发者社群建立了强力品牌后,过去一个季度Intel等大型企业也开始和他们合作,成为Paperspace的客户,建立云端企业级别的机器学习开发平台。

另一方面,在线工作也带来了更多对安全问题的担忧。云端的工作文件是否面临更高的风险?此前Zoom的用户就有大量被陌生人闯进会议室,打断会议甚至播放不雅视频的经历;去年7月,安全专家JonathanLeitschuh就发布过报告,指出黑客可以利用Zoom的漏洞控制用户电脑摄像头。虽然Zoom随之做了种种补救措施,潜在的风险还是让Google、SpaceX等公司都禁止员工在工作电脑上使用Zoom。

尤其对于传统行业公司,或是政府机构、银行,安全是他们转向云端工作及运营最重视的问题之一。在疫情期间寻找转型机会的这些公司,往往都对架构层级的安全保障有较高需求。

在此背景下,专注于容器安全(containersecurity)的NeuVector由于可云端部署、从底层架构保障安全的特性,迎来了一波客户量爆发潮,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近三倍,其中包括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U.S.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

由于疫情期间仍需要完成审批工作,FDA必须把远程工作、向云端转移提上日程,也就首先开始寻找能够保障架构层级安全的解决方案。这也就是疫情期间NeuVector从过去偏重科技领域(如思科)的客户群,拓宽到了大量传统行业的原因。

相关阅读

  • 2017分享经济报告:涉及八大行业医疗行业新兴职业、2.4 万亿市场规模的分享经济,还有哪些机会?
  • “触网”直播间 引领“小众圈”
  • 破局与创变,九大行业资深人士带你洞察未来
  • 互联网行业代表委员两会期间在关注啥?瞄准中国“智造”新机会
  • 医疗行业新兴职业
  • 互联网行业代表委员两会期间在关注啥?瞄准中国“智造”新机会
  • 破局与创变,九大行业资深人士带你洞察未来
  • 硅谷始终在线,窥见未来工作形态微光
  •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微信 百度 复制网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正式上线!全城开麦!一起唱响福... 旋律漫过古厝飞檐,音符散入闽江晚风,让我们一起吟唱,你我最熟悉的巷弄回响,我们把故事写进歌谣,将乡音...
    你的书法作品与名家相似度有多少... 笔墨藏山河,金石载春秋。游走在福州山水间,你是否偶遇过摩崖石刻?你试过临摹名家作品并对比分析吗?你知...
    是西湖公园7.3倍大!福州这里... 是西湖公园7.3倍大!福州新区(长乐区)将添新公园。日前,记者探访福州新区滨海新城东湖体育公园(原滨...
    受贿超5506万元 中央宣传部... 2025年9月16日,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张建春受贿案,对被告人张...
    “红色回声 礼赞英烈”仓山区举... 近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仓山区组织开展“红色回声 礼赞英烈”主题...
    总金额超1000万元!福州市重... 9月16日,福州召开“福满金秋 遇见福州遇见你”福州市秋季文旅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为放大“票根...
    俄副外长:俄外长与美国务卿可能... 据塔斯社当地时间9月16日报道,俄罗斯副外长谢尔盖·里亚布科夫表示,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与美国国务卿鲁...
    铁路取消纸质票后,脱网旅客如何... 10月1日起铁路客运将全面取消火车纸质报销凭证,如何为老年人、脱网人群等旅客获取电子发票提供便利? ...
    国防部回应福建舰通过台湾海峡 据“国防部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9月16日下午,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蒋斌大校就近期涉...
    福建舰赴南海试验训练 航母建设... 16日,国防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据报道,福建舰航母近日开展海上试验,并通过台湾海峡赴南海海域活动。...
    谎称帮忙取消会员巨额现金不翼而... 近日(9月8日),江苏扬州的张先生遭遇电信诈骗,当地银行工作人员及时发现情况,与警方联手进行劝阻,避...
    2025年第一次“福建好人榜”... 经各地推荐、专家评审,现将2025年第一次“福建好人榜”拟上榜人员名单及主要事迹进行公示。在此期间,...
    “红色精灵”闪电+流星 福州摄...   近日,福州摄影师在永泰拍到“红色精灵”闪电+流星。
    排面拉满!台江新兵,启程! 9月14日,2025年台江区“闽江潮涌 青春向战”秋季新兵入伍欢送会在闽江之心海丝广场举行。本次活动...
    《福建日报》点赞!福州首家!台... 《福建日报》关注!《社区公益基金会:众筹解众愁 共智促共治》苍霞街道社区发展公益基金会在上下杭景区开...
    百日菊回归花海公园!23000... 各种花色的百日菊层次分明。记者 包华 摄当下,花海公园的“琴键创意花田”吸引了大量游客。这片占地约2...
    歌声点亮古村夜!闽清村唱塔庄赛... 初秋的山风轻拂古村,音乐的梦想照亮夜空。9月14日晚7点,“礼乐闽清 村村天籁”闽清·村唱大赛塔庄赛...
    最快半小时!滨海快线“快慢车”... 期待已久的滨海快线即将开通运营啦!前期发布的试乘指南中不少小伙伴们都好奇滨海快线的运行方式别着急,这...
    秦始皇派人去昆仑采药?真相来了... 15日,国家文物局发布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成果,考古人员日前在青海省玛多县扎陵湖乡卓让村发现一处重...
    福建24人获评高级职称 近日,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关于批准确认郭新春等24位同志中等职业学校正高级讲师职称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