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边的朋友换工作的越来越多,有的已经从体制内辞职,有的正在传统公司递交辞呈的路上。他们想创业或加入创业公司。
我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但这是中国近年来的现实。旧经济正在失去阵地,新经济正向着太阳冉冉升起。
颠覆太大,逆转太快,按照陶的口头禅——这要改变天气了。
媒体大肆宣扬公众已经点燃的神经,什么“创业点亮生活,时代为你点亮”,blablabla bla。
天确实变了,但是这天是不是为你变的,很难说。就像一线城市繁华的夜景,和你有没有关系,很难说。
很难说把所有的时间和机会都用来赌博,自己创业或者加入创业公司是不是一个好的举动。
创业公司不是想进就能进的,不仅是行业门槛,还要有更高的职场素质要求,你确定你行么?
不能All In
就别来创业公司
我来自宁波。在我们地区,选择经商的人比选择走仕途的人多。我们那里有一句著名的口号——“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
创业,一定要有All In (全部投入)的身心状态。
我对All In状态的理解是工作日和周末没有区别,上班下班没有界限。当别人周日晚上在电视前看综艺节目时,你必须习惯在电脑前被顾客压得喘不过气来。
而且最重要的是,你要享受这种All In的状态。
你为什么急于下班?你为什么期待周末?因为你觉得工作是为了老板的业绩,时间是卖给公司的,不属于你,没有归属感,只有下班后和周末的时间任你支配。
当你觉得这份事业是自己的梦想,时间都用在为自己成就的时候,你才会享受这个过程。
你不会数着下班后的时间,想着去哪里玩,只会抱怨为什么时间永远不够,因为你知道,所有的时间都是为了自己。
你要告别文艺小资产阶级的生活,比如一个下午好,只负责偷懒;告别任性的旅行,诗和远方;
你要开始明白,在创业公司,工作就是生活,否则你为什么要来创业公司?
除了主观意愿,客观上,创业公司必须保持这种全能状态。
初创公司不同于大型企业和机构。创业公司每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一只眼睛看着外面商业环境的变化,准备调整战略战术以适应市场,另一只眼睛盯着内部团队,准备调整和灭火。
玻璃心
不适合创业公司
创业公司在成为独角兽公司之前,在进入大众视野之前,在被市场认可之前,都是脆弱的。能活下来的创业公司比例不高,能混得好的更少。
创业公司正处于发展初期,不能代言你的个人名片。
在一家著名的大公司,你在外界就是甲方。你说我们要招聘,下一秒就会收到你的简历。当你出去和其他公司谈合作的时候,公司Title就是溢价的筹码。
但创业公司不是。十年前,谁知道今天的阿里巴巴会是这样?三年前,有多少人预测滴滴打车会是现在的规模?创业公司就是这样。你有一个好故事和一个好前景。人们不相信。
所以,不管别人怎么看,你只能相信自己的判断,用自己的左手温暖右手。
加入一家创业公司意味着你们大多数人都是一个敢于冒险、不安分、不甘平庸的野心家。你无法预测五年后你会是什么样子。别说五年,我不知道两年后我会是什么样子。
但这是创业公司。未来有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a轮、B轮和C轮IPO,然后突然价值不同。但不能保证它第二天就会触礁沉死。除了经验和能力,没有实现商业变现的可能。
人生的大起大落,会在创业公司重复上演,心情也经常会像坐过山车一样。
这种感觉怎么形容?
让我引用杜少飞的话:
“每一个自媒体人或者正在创业的人,都反复处于这样的状态。每天晚上睡觉前,他都觉得自己没用,快要死了。第二天早上,他觉得自己太牛逼了,世界是我的。”
是的,我们总是那么神经质。前一刻我被自己感动,下一刻我觉得自己被掏空了。
比如,当你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最终能够分担你的压力时,却被其他大公司两倍的工资挖走;比如你发现大公司的办公室政治和创业公司一样;比如你跟别人聊感情、梦想、未来估值,别人却跟你聊薪水、期权、幸福。
利待遇。
拜托,我们是创业公司。
你会觉得这个世界对你一点也不友好,商业怎么这么邪恶,人心怎么这么世俗。
所以冯唐才能写出那么血腥现实的文字--“世界这么多凶狠,他人心里那么多地狱,内心没有一点混蛋,如何走得下去。”
职场作家和全职作家,见识,内心,段位,果然还是不一样的。
所以,如果没有自带鸡血,没有大心脏,没有一颗笃定的心,不要来创业公司,不然你会很折磨,很焦虑,很没有安全感。现实每天都是锤子,玻璃心的,早就被碎成渣了。
没有快速成长能力
别考虑创业公司
一个成熟的公司,每个人都是这个公司系统体系里的螺丝钉,安插在被需要的位置。一切按照流程走,不犯错,不犯浑,到一个阶段学习一个阶段需要的知识内容,一步步的晋升。
而创业公司不一样,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发展速度是第一位的,慢了就等于失败了。所以加入创业公司的员工,也就需要不断的更新自己。
尤其在初期阶段,身兼数职是标配,今天要站台,给投资人讲故事,给新人画大饼,明天要管后勤,什么财务行政一堆琐事,看到哪个岗位缺人了恨不得肉身贴上去。
所谓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很多人在创业公司待不下去,并不是因为其它原因,而是现在的公司已经不是你刚进来时候的公司了,你原有的能力已经不再匹配目前的职位。
公司在野蛮生长,你却在岁月静好,怪谁呢。
张泉灵从主持人蜕变为投资人,成长速度已经很快了,却还是觉得自己走得太慢。也经常会有朋友劝我:慢慢来,不要太急,你太焦虑了。但我心里知道,和别人比起来,其实我已经慢成龟了。
但话说回来,这难道不是在创业公司最大的魅力么,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给你撕裂般的成长。 接的住,世界就是你的,接不住,不要走这趟浑水。
怎么说呢,创业有创业的乐趣,稳定有稳定的好处,很多人口口声声说要辞职创业,其实只是对现状不满的说辞罢了,不要套上创业的帽子。
而且话又说回来,创业并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把事情做到极致的态度,一种"哪怕全世界都嘲笑,只笃定自己"的信仰。这两点做到了,你就是在创业。
对了,还有一点――
创业时常是一个人的夜路,胆小者勿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