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频繁降水、空气潮湿,给各类野生菌提供了生长条件,不少福州小伙伴在草坪上、枯木旁、落叶堆里发现它们的身影。
图源:网友兴川小玲
图源:网友兴川小玲
图源:网友兴川小玲
在社交平台上也有一些福州网友分享了自己的采菌经历。
图源:网友菇凉手
图源:网友策划师芳芳
大家纷纷表示“捡蘑菇太快乐啦!”
图源:网友策划师芳芳
但要注意的是,这份“雨后限定快乐”的背后可能暗藏“杀机”。
小新提醒大家,遇到野生蘑菇不要采!不要买!不要吃!
野生蘑菇不要随便吃
据统计,每年因误食毒蘑菇而中毒的事件屡见不鲜,轻则上吐下泻,重则危及生命。
近日,家住杭州的何大哥(化名)收到了朋友送来的满满一大袋刚采的蘑菇。中午,他亲自下厨把这些蘑菇炒了。虽然心里也有点嘀咕,但他想起“老话”:“毒蘑菇用葱蒜炒,蒜变黑就有毒。”
于是,他特意多放了不少葱蒜,看到大蒜没有变黑,就抱着侥幸心理独自把这盘“美味”一扫而光。
到了晚上,大约餐后7小时,何大哥就出现了剧烈的恶心、呕吐、腹泻,整个人虚脱无力。家人见状赶紧将他送往杭州市西溪医院。
图源:杭州市西溪医院
医院急诊科医生迅速为何大哥实施补液、催吐、护胃等紧急救治措施,并诊断其为典型的胃肠炎型毒蘑菇中毒。何大哥在入院2天后转危为安,4天后顺利出院。
野蘑菇种类繁多、极难分辨
避免中毒必须坚持“三不”
医生提醒,蘑菇中毒的危险远超想象,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与摄入的蘑菇种类及其毒素密切相关。一般分为六种类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脏器损害型(肝肾损害)、横纹肌溶解型、光过敏皮炎型。其中以肝肾损害型最为严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死亡率极高。
面对种类繁多、形态多变、毒性各异且隐蔽性极强的毒蘑菇,普通人靠肉眼和经验根本无法准确辨别,即使是专家,也可能因环境、生长阶段不同而误判。
图源:网友兴川小玲
因此,最根本、最有效的保命之道就是预防,必须坚持“三不”!
不采摘
永远不要凭经验或好奇去采摘野生蘑菇!湿地、公园、山林、小区草坪,任何地方的野生蘑菇都不要采!
不购买
绝对不要在路边摊、流动商贩处购买所谓的“野生蘑菇”或野生蘑菇制品!来源不明,风险极高!
不食用
坚决不食用任何来源不明的野生蘑菇!即使是亲朋好友赠送的也不行!何大哥的教训就在眼前!
万一误食毒蘑菇,牢记这几步抢生机,一旦误食毒蘑菇,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就医;
2.在等待救治时可饮用大量温盐水,并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部催吐(昏迷者禁止催吐);
3.保留剩余蘑菇样品或拍照,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4.一同食用过的人无论是否发病都应就医检查。
看到这里,你还敢随意采摘蘑菇尝鲜吗?评论区告诉我!并且马上转发提醒身边人!
(综合杭州日报、健康杭州)
上一篇:“95后”小伙捐献造血干细胞
下一篇:福州十六中女排再拿一个全国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