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晚,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北京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图/《财经》记者 江玮
中欧将在贸易投资、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地理标志、知识产权、出口管制等领域加强对话合作。
文|《财经》记者江玮
编辑|苏琦
时隔四年之后,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终于恢复线下面对面模式。贸易再平衡问题成为中欧领导人会晤的主要议题之一。
12月7日晚间,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在结束一天会谈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段稳定和建设性的关系符合中欧共同的利益。他透露在与中国领导人的会晤中,他们讨论了中欧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关系。“我们每天的货物贸易额超过20亿欧元,但是欧盟和中国的贸易逆差将近4000亿欧元,我们应该让经贸关系变得更平衡和对等。”他说。
一同出席发布会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表示,实现中欧贸易关系的再平衡至关重要。此次在北京参加中欧领导人会晤是冯德莱恩今年第二次访华,她指出,这彰显了中欧关系的重要性。今年春天,冯德莱恩曾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一起访问中国。
据中国外交部发布的消息,12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米歇尔和冯德莱恩时指出,去年年底以来,中欧关系呈现巩固发展的良好势头,战略、经贸、绿色、数字领域高层对话取得丰富成果,这符合双方利益和人民期待。
习近平表示,中欧经济具有高度互补性,双方要多做加法,以更深入、更广泛合作拉紧中欧利益共同体的纽带。中国经济增长保持稳中向好势头。中国正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愿将欧盟作为经贸合作的关键伙伴、科技合作的优先伙伴、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可信伙伴,追求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双方应该加强市场、资本、技术优势互补,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探索合作新模式,打造新的增长点,合力完善产业链供应链。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2月8日表示,此次会晤坦诚、深入、富有成效,明确了中欧关系的发展方向,确定了中欧加强互利合作的重点领域,在贸易投资、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地理标志、知识产权、出口管制等领域加强对话合作。
欧盟担心贸易逆差
贸易关系再平衡是欧方的主要关切之一。冯德莱恩在记者会上表示,双方就贸易不平衡及其原因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的会谈中,双方就具体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交换了事实和数据。“我们现在整理了一个清单,列出我们希望在高层对话中继续深入探讨的各项元素。”冯德莱恩说。她强调看到具体的进展很重要,认为数据流通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进展,此外双方也谈及医疗器械、化妆品、地理标识这些议题。冯德莱恩指出,这些务实的步骤是应对贸易不平衡的方式。
冯德莱恩表示,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欧盟与中国的贸易逆差翻番,让很多欧洲人感到担心。目前欧盟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已经接近4000亿欧元,而十年前的逆差规模只有现在的十分之一,可见逆差增速之快。
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处于逆差的根本原因是明确的,双方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其中包括欧盟企业缺少中国市场的市场准入条件、中国企业享受优待以及中国制造业出现的产能过剩。
对于欧方提出的贸易不平衡问题,汪文斌12月8日回应说,我们要看到中欧贸易现状是宏观经济环境、国际贸易条件和双方产业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归责给某一方,或者归咎于市场准入问题。欧方反复提及去年对华贸易逆差大涨,这更多是受到能源价格、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具有特殊性。今年欧盟对华贸易逆差已经大幅下降。
中国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2023年前11个月,中国与欧盟贸易总值为5.03万亿元,下降2.2%。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3.22万亿元,下降5.8%;自欧盟进口1.81万亿元,增长5%;对欧盟贸易顺差1.41万亿元,收窄16.7%。
汪文斌表示,中方从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将继续向欧洲开放,我们欢迎欧洲企业分享中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带来的机遇。同时,我们也希望欧盟放宽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限制,这将有力推动双边贸易更加平衡发展。
对于双方是否谈及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的反补贴调查,冯德莱恩回应称,由于这是一个正在进行中的调查,因此无法置评。但她表示,有关议题在产能过剩这个更大的议题之下展开了讨论。“我们认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符合中方的利益,而且中方有充分的工具来解决这个问题。”
今年9月,冯德莱恩宣布将对欧盟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10月4日,欧委会正式启动调查。与11年前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补贴、反倾销调查不同的是,欧委会此次是在没有欧盟产业申请的情况下发起调查。
欧盟委员会的数据显示,中国电动汽车已经占据欧洲市场8%的份额,到2025年更可能增至15%。不过中国向欧盟出口的电动汽车中超过四成来自特斯拉上海工厂,剩余的也主要为中国制造的欧洲品牌。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12月7日表示,欧委会启动调查缺乏充分证据,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不仅中方强烈反对,也被众多欧盟成员国和欧盟产业所质疑,认为保护主义措施只会适得其反。
由于涉及公司数量众多,今年10月,欧盟委员会决定以抽样方式确定最终调查目标,比亚迪、上汽和吉利这三家公司成为欧盟反补贴调查的目标公司。
何亚东在11月的发布会上就欧盟反补贴调查的抽样结果表达不满和失望。他指出,欧委会在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中,未采用出口量最大代表性标准,只选择了3家中国本土企业作为抽样企业,有关做法涉嫌违背世贸组织规则、欧盟法律,是对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的歧视性选择,将严重扭曲补贴调查结果。此外,欧委会在对欧盟产业的抽样中排除了产销量靠前的欧盟成员国企业。这种做法违反常规,抽样结果根本无法代表盟内产业的客观情况。
对于究竟哪些才能算做补贴,欧盟的做法还存在争议。“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提供的购置补贴在2022年相比2021年退坡30%,而从2023年1月1日起国家不再补贴。世贸组织规定补贴的发放主体是国家和公共机构。国家虽然停止了补贴,但欧盟很可能会把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国有企业视为公共机构,将其提供的低息贷款以及低价水电等都视为补贴的形式,而这在世贸组织中是存在很大争议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崔凡对《财经》表示。
“中国对欧盟出口的电动汽车,其出口价格远高于中国国内销售价格,很难界定为倾销。因此欧盟希望通过反补贴而非反倾销来削弱中国电动汽车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崔凡说。
欧洲政策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法比安·祖莱格此前对《财经》表示,一直以来欧洲都有这方面的担忧,即在某些领域欧盟与中国的竞争没有那么自由,因此欧盟面临要对这些领域进行关注的政治压力。但最终这些调查需要基于证据,要取决于欧盟委员会能够提供什么样的证据。
在祖莱格看来,尽管欧盟的企业和政客对中国的市场准入、补贴这些问题存在担忧,但整体而言欧盟与中国拥有一段健康的经济关系。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中国和欧盟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三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欧盟是中国第三大出口市场、第二大进口来源地。
在全球层面展开人工智能合作
作为“去风险”政策的提出者,冯德莱恩在北京强调,欧盟不想与中国脱钩。“我们想要的是去风险,去风险是关于管理风险,通过供应链的多元化来解决过度依赖问题,通过多个供应商加强我们的供应链,使其变得更健康。这是增加我们的韧性,并非针对中国,这一点非常重要。”冯德莱恩说。
米歇尔也在发言中表示,欧盟想要实现供应链的多元化,解决对供应链的依赖问题,从而更适应明天的挑战。“欧盟需要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利益,但这并不意味着脱钩或者转向内部。因为一个有效的、基于规则的贸易体系对欧盟和中国都有益。”他说。
在此次领导人会晤中,除了聚焦中欧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欧双方探讨的议题还包括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等。
“气候变化是中欧展开建设性合作的一个领域。”冯德莱恩说。双方讨论了碳市场建设。冯德莱恩表示,欧盟与中国已在这一领域展开长期合作。欧盟早于2005年已经启动碳排放交易体系,这些年一直与中方密切合作,分享应该避免哪些错误,应该采取哪些好的举措。她指出,碳排放交易系统是市场驱动的,它的成效也已经过考验,而且它所带来的收益可以再投资用于创新和帮助发展中国家。
在人工智能方面,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和中国都注意到了人工智能所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我们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同时也保证创新。仅凭市场力量不能解决,自愿性的防护栏可以发挥作用,但最终我们需要设立有约束性的规则。”她说。冯德莱恩表示,中国已经提出了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欧盟正在制定第一部人工智能法案,虽然中欧的治理模式有所不同,但是都认同要在全球层面展开人工智能合作。
经过激烈的谈判,欧盟于12月8日就人工智能监管法案达成初步协议,这是全球最早对包括ChatGPT在内的人工智能进行监管的法规之一。
“更多合作是解决世界上大部分困难挑战的唯一办法。”米歇尔在记者会上说。
责编 | 田洁
题图 | 《财经》记者 江玮
上一篇:地下2400米!他们在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