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经济增长放缓,中国股市依然能有不错的表现。
瑞银资产管理在最新一期的《全景展望》中指出,对于投资者而言,中国已经是投资组合中必然存在的关键词。
该机构的多资产策略主管埃文·布朗(Evan Brown)表示,政策制定者将在宏观层面上提供足够的支持来应对中国经济的周期性调整,8月和9月的经济数据普遍支撑此种观点,即经济活动在审慎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下已趋于稳定,并且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开始向上修正。
微观层面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以多种方式向价值链上游转移,而且在一系列快速增长的新兴领域都显示出了成为全球领袖的潜力,这些都是令人振奋的积极因素。
埃文·布朗在报告中写道:“中国股票的估值也相对较低,因此我们相信,即便经济增长放缓,中国股市依然能有不错的表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供应链价值
瑞银资产管理指出,中国正从“世界工厂”转型为“全球公认的竞争对手”,未来有能力在全球供应链中获取更大的价值。中国在以下行业里所取得的成绩便证明了这一点:
超级创新大国
瑞银资产管理表示,未来的世界发展将会愈发依赖科技创新——这早已被中国写入国家产业政策。其中,投资者需要关注:
可持续发展机遇
瑞银资产管理部可持续投资主管露西·托马斯(Lucy Thomas)认为,投资者需要细致入微地思考中国在实现全球净零排放目标方面发挥的作用。
不过,露西·托马斯也指出,气候变化给投资者带来了系统性风险,无法仅通过单一投资组合来解决。相反,需要现实世界实现脱碳,意味着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需要实现净零排放。
逆势而行
瑞银资产管理在报告中写道,中国实际GDP增长放缓至中低个位数,但未来中国股市的回报率未必会跟着下降。
该机构表示,管理水平一流的企业能够适应并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茁壮成长。卓越管理的体现之一是将多余的现金返还给股东,而不是在资本项目上滥用资金。
目前,中国企业的现金流收益率很高,在股份回购方面也开始表现得更加主动。面对动荡的大环境,这些企业不仅需要应对各种外部挑战,还要不断投资技术、开展研发、控制成本、扩大自身业务。
中国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总收入约占中国GDP的70%,在能源、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金融等基础和安全相关领域拥有约70%的市场份额。国有企业也是中国股票指数的主要组成部分。最近的改革旨在通过提高技术、效率和品牌等方面以加强中国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并提高回报。这可能会提升财务业绩并可能带来更好的股票回报。
来自瑞银资产管理的研究与投资主管波利亚纳·伊达诺娃(Boriana Iordanova)和伊恩·麦金托斯(Ian McIntosh)表示,他们仍在A股市场寻找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他们认为,中国庞大的经济体量不容忽视,而且中国的整体投资情景仍然适用——无论是对指数投资者还是主动投资者均是如此。
文 |《巴伦周刊》中文版撰稿人 林一丹
编辑 | 喻舟
版权声明:
《巴伦周刊》(barronschina)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和金融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