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更准确地说,是86版西游记,构成了80后的集体回忆,成了无数人心目中的经典,甚至是塑造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某些特这。
但小时候很好奇的是,唐僧师徒取经,一直都是跳着担子的,那个时候感觉沙僧又老实,又好欺负,一直跳着担子多累呀。
这里面到底有什么东西,成了当年看西游记最大的疑问,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读量的增加,对担子里的东西,也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整体而言,唐僧取经的时候,担子里的东西是越来越重的,顺便说一个电视剧里的错误,我们耳熟能详的主题曲是,你挑着担我牵着马,但谁挑担谁牵马电视剧给搞反了,整部西游记中,其实是猪八戒在挑担,这个事儿从一开始就这样。
猪八戒最后被佛祖封赏,说的也是八戒挑担有功,这一点电视版演的是沙僧挑担,可能很符合沙僧最后来的,人又老实,挑担自然是他这种设定。
这种设定,还真没错,一开始只有唐僧看好孙悟空的时候,那就是孙悟空拿行李,再后来收了猪八戒,这事儿就交给了猪八戒。
等到收了沙僧的时候,这担子就交给了沙僧,但紧接着就发生了四圣试禅心的故事,这里面只有猪八戒意志不够坚定,最后被吊在树上。
从这开始,尽管猪八戒是二师兄的,当时挑担的活儿还是由猪八戒来负责,算是对猪八戒的惩罚,这一挑就最终挑到了灵山。
猪八戒喜欢抱怨行李中,有一次猪八戒自己总结的行李里面的东西:
“四片黄藤篾,长短八条绳。又要防阴雨,毡包三四层。扁担还愁滑,两头钉上钉。铜镶铁打九环杖,篾丝藤缠大斗篷”
八戒的总结很具体,感觉把九环锡杖也算在内是不是有点过分呢,不过猪八戒说得还真是实话,因为这个九环锡杖唐僧议案都是不用的。
跟那身锦斓袈裟一下,唐僧只有在重大场合在穿,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平时都是猪八戒负责挑着,十分的额辛苦。
取经是个苦差事,起码得换洗衣服,还有文房四宝什么的,最重要的一样东西是通关文牒,他们师徒有时候在遇到危难的时候,而已不忘了拿上行李,就是因为行李里这件东西最重要。
然后这个行李为什么越来越重呢,主要是唐僧师徒一路上降妖除魔,那些被帮助的人们,总是会给唐僧财物。
比丘国百姓感激取经僧救护小儿,纷纷做僧帽、僧鞋、褊衫、布袜,里里外外,大小衣裳,都来馈送,唐僧对于钱财一般都是不要,或者是要一点点,但对于一些必要的衣衫,唐唐还是会要的。
还有行李最沉的时候是唐僧师徒,收了别人很多干粮食物,这些东西猪八戒背起来就特备沉,幸好这些东西可以把它们吃掉,这样就减轻了八戒的负担。
行李里还会有一些佛经,散碎银子等东西,这些都属于旅途的必需品,唐僧是和尚,但是他打交道的普通人可没那么高的觉悟,适当的一些钱财对于远行在外的人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免去很多麻烦。
取经的行李,对于唐僧他们是很重要的,当然也不是一直都是由八戒来挑担的,偶尔沙僧也会挑担。
第一种情况是,悟空不在取经队伍中。前面悟空被唐僧一纸贬书逐走,就是这样;后来,悟空又不听劝说,打杀强盗,再被逐出取经队伍,唐僧对徒弟进行重新分工,叫八戒引马,沙僧挑担。
第二种情况是,取经四众俱在,八戒另有差使,则行李由沙僧负责。如,过八百里稀柿衕,八戒受命用他的莲蓬嘴拱路前行,行者叫沙僧好生挑担。
最后一种情况,应该是八戒最荣光的时刻,功德圆满,佛经有五千零四十八卷,乃一藏之数——收拾齐整驮在马上,剩下的还装了一担,八戒挑着;取经行囊,就是行李,沙僧挑着。
八戒承担了挑佛经这个重任,虽然还是体力活,但本身也是对八戒的一种信任和肯定。
取经是个艰苦的过程,出门在外不比在家里,行李里面,总是装着尽可能地多的东西,以备不时之需。
关于行李,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