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洋垃圾”指的就是从国外进口到国内的固体废物。包含着西方产生的生活垃圾,各种电子垃圾以及其他废料。很多的“洋垃圾”都是通过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入到国内的。我国曾经是一个“洋垃圾”进口的大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加深,当时我国的工业体系还并不完善,很多东西都依赖进口。塑料、纸张、废旧钢铁、电子废料等等,这些在别人眼里的废料,对当时的我们来说却有着不得不再利用的理由。
我国的商人将“洋垃圾”进口回国,然后进行分解再利用,这样做比从头生产原料要省钱得多。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内市场的体积不断扩大,很多工业制品都是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本来毫无价值的“洋垃圾”变成了能够让人发家致富的香饽饽。从开始进口到2018年逐步禁止,20年的时间我国的“洋垃圾”进口量翻了十多倍,每年有几千万吨。
“洋垃圾”对我国的影响
在当时“洋垃圾”确实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小的动力,回收再利用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环保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天下并没有免费的午餐,洋垃圾虽然可以挣钱,但在其他方面有着致命的损害。在二次利用“洋垃圾”的时候,商家们大多会选择简单粗暴的方式,并不会去管它会不会造成污染,他们将有用的部分直接提取出来,然后没用的废料废水直接排到河里或者埋进地里,这对环境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在广东龙塘镇就发生过一起“洋垃圾”焚烧事件,一笔走私的电子垃圾被利用完后,直接就地焚烧,呛人的黑色烟雾四处蔓延,让人睁不开眼睛。根据调查,这些垃圾里面的有毒物质含量极高,会诱发多种重大疾病,给当地居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当时全国各地的垃圾处理小作坊层出不穷,很多地方从青山绿水变成了遍地酸水,垃圾乱飞的破烂区。除了废料的处理,“洋垃圾”被送到国内后还需要人工进行挑拣。因为我国人工成本低廉,商家会直接雇佣工人徒手进行垃圾分类。这些工人常年在非常脏乱的环境中工作,患上皮肤病以及其他疾病的几率要比普通人大得多。
因为再利用时有很多问题,西方国家从来都是生产垃圾然后甩锅给其他国家。当年美国有近三分之二的废纸都出口到了中国,欧洲国家80%以上的废旧塑料被运到了中国。我们的邻居日本,号称世界上最干净的国家,但其实中国是它最主要的“洋垃圾”出口国。他们的干净并不是因为垃圾产生的少,相反美国是世界上人均垃圾产生最多的国家。西方人一边疯狂地制造垃圾,一边又将垃圾送往海外赢得“美好干净”的名头,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我国开始全面整治洋垃圾后,西方彻底慌了。
为了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我国对洋垃圾进行了史无前例的严格整治,彻底地将“洋垃圾”挡在了门外。失去了最大的洋垃圾消化市场,很快西方的垃圾治理系统就濒临崩溃。美国各地都有专门的垃圾回收站,这些地方本来会将垃圾运到其他国家,但现在无处可送的垃圾已经开始装不下了。在城市街头,很多人无视了垃圾桶的存在,直接将垃圾扔到了大街上,就连路边的车位上都是装得满满的塑料袋。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也是一样的情况,曾经能够卖钱的垃圾现在都需要花费大价钱来焚烧或者填埋,更多的是堆在垃圾站里无法处理。
中国拒收了这些“洋垃圾”后,西方开始在其他东南亚国家寻找目标。虽然有一些正在发展中的国家还是会进口一些,但他们并没有当初中国那样大的市场,面对西方产生的巨量垃圾只能说是杯水车薪。另一方面,很多国家开始效仿中国,开始不买账了。
泰国、印度等国家也开始出台规定,限制一些高污染的“洋垃圾”进入。为了将自家的垃圾送出去,西方国家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英国曾将一百多箱标有“废旧金属”的垃圾送到了斯里兰卡,结果打开一看里面全是没用的生活垃圾。加拿大曾将100多个集装箱,近2500吨的生活垃圾打上“可利用塑料”的标签送到了菲律宾,以求蒙混过关。这些垃圾最后都原封不动地被退了回去。被人当众拆穿不知道他们当时是什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