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4800米,他们给冰川“盖被子”
创始人
2025-10-21 12:36:55
0

在中国海拔四千多米的地方,雪山巍峨中,有一群人正在努力给冰川“盖被子”。

所谓“冰川盖被”,是一种通过在冰川表面铺设隔热反光材料以减缓消融的保护措施,原理就如同“给雪糕裹棉被”。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冰川消融的“警钟”不断敲响。坐落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达古冰川,就遭遇着重大危机——1989年至2023年的34年间,退缩近76%。

在海拔4800米,他们给冰川“盖被子”给冰川“盖被子”现场。受访者供图

2020年,中国科学家在达古冰川开展全国首次冰川“盖被子”实验,如今已持续六年,累计铺设面积达7000余平方米。今年9月底实测结果显示,4个月前(5月)为冰川铺设的“盖被子”区域,减缓冰川消融厚度接近3米。

2025年是国际冰川保护年。“冰川盖被”,如何减缓消融?是“杯水车薪”还是“立竿见影”?记者对话多位人士,试图找到实验背后的故事,以及万年冰川向我们发出的生态之问。

“冰川盖被子专业户”

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达古冰川,海拔4860米的雪山之巅,一场冰川“盖被子”实验已经持续了六年。

“冰川盖被子专业户”——这是达古冰川管理局科研处副处长张伏的微信名。在此工作了10余年,目睹达古冰川肉眼可见的消融,他对“盖被”这件事有别样的执念。

达古冰川,是我国纬度最北的海洋性现代山地冰川,被誉为“冰川遗迹百花园”,也是我国唯一入选“全球冰川消亡名单(GGCL)”项目的冰川。研究数据显示,从1989年至2023年的34年间,达古冰川退缩了近76%,现有现代山地冰川10条,冰面面积仅为0.54平方公里。

在海拔4800米,他们给冰川“盖被子”达古冰川。受访者供图

“以前的冰墙有20米,相较于2008年,现在冰崖已经后退了几百米。”张伏表示。从不同时期的冰川图中,可以清晰看到,2005年7月,冰川表面有厚厚的积雪覆盖,透出冰蓝色光泽。而2014年8月,同一位置仅能看到裸露的灰褐色岩石和冰川融水形成的湖泊。

这场“盖被子”实验的开启,可以追溯到2019年。当时,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冰冻圈科学与冻土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飞腾机缘巧合之下来到达古冰川,感慨冰川消融的同时,也注意到这里是进行“盖被”实验的好地方——冰川较小、交通便利、地势较缓。

“达古冰川是海洋性冰川,受气候影响的变化很剧烈。而小冰川在面对气候变暖时尤为脆弱。”张伏介绍,大部分冰川都在无人区,而达古冰川距离中心城市近,从成都驾车前往仅5小时。

在海拔4800米,他们给冰川“盖被子”达古一号冰川近年来的变化。受访者供图

此外,这里还拥有全球海拔最高的客运索道,通过索道到达海拔4860米的山顶后,距离冰川只有不到两公里,便于试验材料运输。而其中,达古17号冰川附近地势相对平缓,方便进入,材料铺设后也比较容易固定。

于是,2020年盛夏,王飞腾团队在达古17号冰川开展了全国首次冰川“盖被子”实验。首个实验场地为500平方米,科研人员从高海拔向低海拔铺设土工织布——一种涤纶等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合成纤维。当时实验效果显示,能够减缓冰川消融1米/年。

“‘盖被’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在冰雪表面覆盖一层隔热反光材料,增大冰面反射率,减少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冰的表面热交换,从而减缓冰川消融。”王飞腾说。

如今,六年过去,在多位“冰川盖被子专业户”的努力下,达古17号冰川已累计铺设7000余平方米的“被子”。“与未受保护的冰川表面相比,‘盖被子’区域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张伏感慨道。

在海拔4800米,他们给冰川“盖被子”给冰川“盖被子”现场。受访者供图

让冰川“退烧”并不容易

在海拔4860米的达古冰川之上,竖着一块“让冰川退烧”的牌子。这是包括张伏在内许多人的期盼,可要达成这个目标,却并不容易。

“虽然可以通过索道到海拔4860米的山顶,但距离实验场地还有一段脚程。”王飞腾冰川保护团队成员谢宜达分享,在高海拔冰原之上,扛着几十斤、几百斤重的土工织布步行一两公里并不轻松,既要克服极寒、缺氧,也要适应恶劣的道路环境。

在没有积雪的情况下,这段路程可能只需二三十分钟,可是铺设的时间一般在每年5月——冰川不在消融期,下方结冰相对较安全。那时的积雪可达2-3米,鞋子很容易陷进松软的雪地里。“一组4个人,要运输两三百斤的材料,往往要走上好几个小时。”

在海拔4800米,他们给冰川“盖被子”科研人员在给冰川“盖被子”。受访者供图

抵达实验场地后,就是紧锣密鼓的铺设环节。科研人员从高海拔处沿下坡“滚被子”进行铺设,为避免其被强烈的山谷风破坏或吹走,需要用绳子按“井”字形结构进行纵横捆扎固定,每隔几米还要压上用白色袋子封装的石块。

“铺设时间长了,‘被子’还是会有所损坏,所以每隔一段时间都需要重新进行铺设。”谢宜达说。

给冰川“盖被子”,是为了减缓消融。正因如此,效果如何是重中之重。“为了达到更好的‘退烧’效果,使用的‘被子’款式也一直处于更新迭代之中,当下的效果越来越显著,已远超6年前。”张伏说。

2022年,南京大学科研团队为达古冰川带来了一款“高级被子”——一种具有辐射制冷性能的纳米薄膜材料。根据实验对比,传统土工织布,50天冰层覆盖区域与未覆盖区域高度相差100厘米;辐射制冷材料,50天相差140厘米。

在海拔4800米,他们给冰川“盖被子”科研人员在给冰川“盖被子”。受访者供图

“最新型辐射制冷材料,每年能减缓冰川消融达3米以上,最高处接近5米。”南京大学科研团队成员庄立超博士介绍,最新型辐射制冷材料,太阳光波段反射率高达95%以上,中红外波段发射率高达92%以上。同时,还具有优异的疏水特性和高力学性能,能够有效预防磨损。

中国科学院团队模拟实验结果曾显示,如果不进行有效人工干预,达古冰川最迟将于2029年消失。

“若维持目前辐射制冷材料迭代力度,不断加大冰川铺设面积,到2029年,达古冰川可能将不会消失。”张伏表示,团队目标是将“盖被子”面积增加至达古冰川表面2/3以上。据理论测算,这基本可实现正增长,即让达古冰川基本达到不消融或者消融很少的状态。

在海拔4800米,他们给冰川“盖被子”科研人员在给冰川“盖被子”。受访者供图

消融背后的生态之问

“当你还没有走近冰川,就能听见轰隆隆水流的声音,这是冰川融化的声音。”张伏介绍,在海拔4860米处的冰舌末端,达古冰川融水形成了一个湖泊,名为泪湖,这些年这汪湖水越来越大,“前后的对比震撼人心”

达古冰川,形成于第四纪冰河时期,距今200多万年。如今,“消亡”迫在眉睫。重要的是,达古冰川面临的消融危机并非个例。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发布的《第三次中国冰川编目》显示,2020年前后中国最新冰川面积约为4.6万平方千米。与第二次中国冰川编目相比,2008至2020年间,我国冰川面积整体减少约6%(每十年5.2%),表明最近十余年我国冰川已进入快速退缩阶段。

在海拔4800米,他们给冰川“盖被子”达古冰川融水形成的泪湖。受访者供图

放眼全球,《科学》(Science)杂志2023年的一篇研究文章,细致考察了全球21.5万块陆地冰川,认为随着气候变化加剧,世界上接近83%的冰川到2100年可能会消失,大多数众所周知的小型冰川正在消失。

“全球80%以上的冰川正在加速退缩,令人警觉的是,一些关键区域可能已经越过了不可逆转的‘临界点’。”王飞腾强调。

冰川,在气候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显示器”。王飞腾表示,冰川的急剧消融,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除了造成海平面上升、沿海土地盐渍化之外,还会影响全球水热平衡,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引发一系列气候、生态、环境问题。

在海拔4800米,他们给冰川“盖被子”冰川磨光面(冰川运动中石块与基岩或石块间互相碾磨形成的光滑面)。受访者供图

除了“给冰川盖被子”之外,近年来,王飞腾团队也在人工降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方面增加冰川的反照率,减少到达冰川的太阳辐射,同时也能增加冰川本身的物质。在王飞腾看来,推动自己从事冰川保护的是一种使命感,与气候变化作对抗,延长冰川的“寿命”,“这是一项困难但正确的工作”。

的确,与庞大的万年冰川相比,人类显得如此渺小,广袤冰川上覆盖的几千平方米“被子”,也是如此微不足道。那么,面对这样一个全球性的宏观课题,这场冰川“盖被子”实验,是否只是“杯水车薪”?

在海拔4800米,他们给冰川“盖被子”冰川冰斗(冰蚀作用形成的三面环山、呈半圆形洼地的侵蚀地貌)。受访者供图

“的确,要将‘冰川盖被’实验移植到其他大型冰川,存在一定难度。”张伏坦言,其他许多冰川未必有足够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可以支撑这场保护实验。

王飞腾也表示,如果从百年以上的尺度来看,未来气候变冷,冰川面积可能会增大。但在未来几十年,冰川的消融是不可扭转的。这是因为冰川对气候变化有一个响应过程,即太阳热量从冰川表面传递到整个冰川需要时间,“所以即使当下气温不再升高,短期内冰川还是会退缩。”

尽管如此,团队的努力依然有意义。“虽然我们做的,只是阻止达古冰川这一座冰川的消亡。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的尝试,可以呼吁更多人关注这个议题。”张伏认为。

在海拔4800米,他们给冰川“盖被子”冰川之巅。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达古冰川先后推出了“看冰川”科学探索营,“让冰川退烧”等研学产品,越来越多游客来到这里,真切体会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此外,2025年3月17日,“让冰川退烧”——达古冰川论坛倡议活动在达古冰川景区举行,旨在唤起全球公众对冰川消融问题的关注,并推动冰川保护行动的实施。

王飞腾强调,要从根本上减缓冰川消融,最重要的还是要控制气温升高速率。调整能源结构,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坚持走绿色低碳道路。

“每当我听到游客感叹冰川景观的震撼、惋惜冰川消融的时候,我都希望这份美丽能够永远留住。”张伏说。

在海拔4800米,他们给冰川“盖被子”游客们在达古冰川看日出。受访者供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全球11位,中国唯一!她才20... 日前,2025年世界技能组织全体成员大会在克罗地亚举行,来自中国河南的鲁静怡代表亚洲接受聘书,成为全...
特朗普说将于明年初访华,外交部... 10月21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法新社记者提问,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一就台湾问题发表相关...
外交部: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 10月21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针对特朗普涉及中国台湾的言论,郭嘉昆表示,中方在台湾...
11.4℃!大风+降雨+降温,... 一大早,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今天的福州感觉冷飕飕,你穿长袖了吗?冷空气联手“风神”沿海海区及渔场刮...
小伙辞去月薪8000元工作摆摊... 27岁的张同学(化名)辞去宁波的销售工作转行到武汉摆摊卖麻糍,还自己专门定制了一辆粉色摊车。营收也逐...
你的壁纸库又更新啦!潜艇训练硬... 近日,北部战区海军某潜艇支队开展多课目实战化练兵训练。此次训练,有效提升潜艇在复杂环境下遂行任务的能...
我国在嫦娥六号月壤发现CI型陨... 我国科学家在对嫦娥六号2克月壤样品的科学分析中,识别出来自CI型碳质球粒陨石的撞击残留物,而此前在月...
张某龙、李某驾越野车漂移,破坏... 10月21日,新疆哈密市伊州区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关于“为人民服务”航标被破坏一事调查进展情况的通报:近...
秋冬食补正当时!定海湾丁香鱼刚... 眼下,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定海湾丁香鱼,迎来了秋季丰产期,村民们每天凌晨三四点驾船出海捕捞丁香鱼,然后...
孙颖莎连续171周世界排名第一 10月21日,国际乒联公布2025年第43周排名:女单方面,孙颖莎11600分连续第171周霸榜第一...
福州:咖啡香里藏着“星”意 “星员工”在车内手作咖啡。记者 赖志昌 摄“您的拿铁好了,请慢用!”20日下午,鼓楼区杨桥中路“星点...
香港飞机坠海遇难者在水下7米被... 10月20日凌晨,香港国际机场发生事故。一架由阿联酋迪拜抵港的货机降落期间冲出跑道,坠入海中,一辆机...
在海拔4800米,他们给冰川“... 在中国海拔四千多米的地方,雪山巍峨中,有一群人正在努力给冰川“盖被子”。所谓“冰川盖被”,是一种通过...
21日起进行实弹射击,禁止驶入... 据中国海事局网站消息,清澜海事局发布航行警告,10月21日至23日,每日6时至18时30分,南海部分...
“关键时刻总有人会挺身而出” ... “关键时刻总有人会挺身而出!我相信中国人,中国魂!”20日,在省肿瘤医院,“95后”退役军人陈剑成功...
注意防范!台风“风神”将略过西... 中央气象台10月21日06时继续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今年第24号台风“风神”(强热带风暴级)的中心今天...
同升一面旗 共筑中国梦 原天安... 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原队员走进仓山校园。(仓山区委宣传部供图)20日,“同升一面旗·共筑中国梦”——20...
60名!台江区总医院公开招聘! 福州市台江区总医院(台江区医院)公开招聘一起来看↓↓↓根据工作需要,福州市台江区总医院将于近期开展2...
永泰举办健康跑活动 约350人... 选手们挥洒汗水。(永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19日上午,2025年永泰县“御医故里 和美乡村”健康跑活动...
日本政府召开内阁会议 石破内阁... 当地时间21日上午,日本政府召开内阁会议,石破内阁集体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