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珍珠”绘出好“丰”景
福州新区(长乐区)江田镇近30亩树葡萄再迎集中采摘期
树葡萄如“黑珍珠”般缀满树干。(长乐融媒体中心供图)
金秋十月,福州新区(长乐区)江田镇溪湄村的溪源农业专业合作社内,近30亩树葡萄迎来第三批集中采摘期。放眼望去,紫黑发亮的树葡萄如“黑珍珠”般缀满树干。工人们挎着果篮穿梭林间,指尖轻捻便将成熟的果实采收入篮。
“合作社共种了1600棵树葡萄,涵盖沙巴、阿根廷两个品种,今年主要以沙巴为主。”合作社负责人李守钦介绍,沙巴是国内引进较早、种植技术成熟的经典品种,园里目前挂果的400棵正是树龄10年至12年的沙巴大树,“今年是这些树移植后稳定结果的一年,单棵平均产量约20斤;另外1200棵树苗眼下正蓄力生长,明年将逐步挂果。”
谈及采收安排,李守钦表示,树葡萄一年可收果2次至3次,今年分三批成熟采收:“第一批6月成熟,果量最多;第二批7月成熟,产量稍减;现在这第三批品质依旧在线,但采摘期只剩20来天,这季结束后,今年的采收就彻底收尾了。”他特别提到,明年树苗挂果时,阿根廷品种也将同步进入挂果期,“这个品种果实个头更大,但口感绵密度、甜度均不及沙巴品种,目前我们仍以沙巴为优先培育的核心品种,阿根廷品种将作为补充种植。”
为何偏偏选择在溪湄村种树葡萄?李守钦给出了答案:“这里四面环山、空气清新,还有清澈山泉滋润,最关键的是昼夜温差能达3—4摄氏度——山下水果成熟时,这里的要晚半个月,挂果时间更长,糖分积累更足,甜度和经济价值都更高。”
不过,梯田山地种植也有挑战:一方面成本比平地高,另一方面每年12月至次年1月上旬,当地会出现零下2摄氏度左右的短期低温,易冻伤果树。为此,合作社不仅搭建了水肥一体化系统,保障果树营养供给,还摸索出成熟的防冻办法:“提前打防冻液,极端低温的夜晚用烟熏法,让烟雾在果园上方形成保护层,最大程度减轻冻害影响。”
优质的果实吸引不少游客慕名而来。“30元一斤的价格很实惠,特意开车来体验,既能亲手采摘新鲜果实,又能亲近乡村自然,特别值!”游客李先生笑着说。
李守钦介绍,合作社的客源主要靠“朋友圈+老客带新”宣传引流。每批果实快成熟前,他们会在朋友圈发布果园实景视频等,新老客户看到后会主动咨询;不少游客体验后还会分享采摘照片,间接带来更多客源。“考虑到产量递增,我们分阶段下调价格:第一批因挂果量少,每斤定价80元;第二批产量有所增加,定价降至60元;第三批挂果量大,直接调低至每斤30元,就是想让更多人尝到这份鲜甜。”
随着小苗明年挂果,合作社树葡萄产量将进一步提升。李守钦说,未来不仅要把树葡萄种好,打响“溪源树葡萄”的特色招牌,还计划把果园打造成集采摘体验、田园观光、特色农产品展示于一体的农旅打卡点,既带动村民参与果园管理增收,也能让溪湄村的特色农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记者 蒋雅琛 通讯员 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