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企安企惠企”三维发力
马尾“益企调”激活营商环境新动能
马尾区司法局工作人员解答群众法律咨询。
中小企业集中、职工密集,法律服务需求如何精准对接?涉企矛盾纠纷如何高效化解?福州马尾区给出了“益企调”解决方案。
马尾区以“保护企业权益,助益企业发展”为导向,整合党政、司法、社会、企业多元力量,在马尾万洋科技城打造“园区枫桥”升级版,通过实体平台搭建、专业队伍建设、创新举措落地,让企业足不出园享受优质法律服务,让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聚焦“便企”:建强“一个中心”
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以前办公证、咨询法律问题,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在园区服务中心就能搞定,很省心。”提及“益企调”带来的变化,园区某机械制造企业负责人赞不绝口。
为让企业享受“家门口”的法律服务,马尾区司法局整合资源,依托马尾万洋运营服务中心,建成集人民调解、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法律服务平台。中心实行“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处理、结果及时反馈”流水线作业,配备专人接待并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确保涉企矛盾“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一链条解决”。
中心还集成接入医社保、税务、公安等高频涉企服务事项,企业无需出园即可办理大部分业务,大幅节约时间与人力成本。同时,接入福州市政法委“榕易调”系统,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矛盾纠纷闭环管理,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真正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护航企业发展“最后一公里”。
聚焦“安企”:建优“两支队伍”
筑牢矛盾治理源头防线
“多亏园区网格员提前预警,我们及时化解了与供应商的合同分歧,才没有影响生产进度。”园区某电子企业人事经理说。
这背后是“益企调”模式下“两支队伍”的协同发力。
一方面,园区组建“纠纷排查队”,激活源头防控“前哨”。企业管理人员通过“自主查”扑灭纠纷苗头,安监、环保、人社等部门执法队员结合日常“监督查”风险隐患,镇综治指挥中心网格员依托12345热线、“榕易调”等平台“智慧查”共性问题,形成“企业+部门+平台”三位一体排查网络,确保涉企纠纷隐患第一时间发现。
另一方面,打造“专业调解队”,夯实矛盾化解“主力”。由司法所工作人员、律师、仲裁员等组成“专职队”,常驻园区处理重大、疑难纠纷。同时,广泛招募企业法务、商会代表、退休干部等组成“兼职队”,负责简单纠纷调解与普法宣传,形成“专业+基层”优势互补格局。两支队伍协同联动,为园区筑牢安全稳定“防护网”。
聚焦“惠企”:创新“三项举措”
构建多元服务联动格局
“历时8个月的合同纠纷,3天就化解了!”园区两家企业因合同违约陷入僵局,今年8月经市监部门流转至亭江司法所后,工作人员依托“部门联动”机制快速调处,让企业恢复正常生产。这是“益企调”模式下“三项举措”惠企实效的生动写照。
马尾区结合“四步十调”工作法,建立“网格初调、中心精调、联动共调”三级体系,整合行政、司法、行业调解力量,实现“小事马上调、大事横向调、难事纵向调”,大幅提升商事纠纷解决效率。
马尾区司法局还开展“调解+普法”,组织法律风险防范培训;推行“调解+公证”,通过证据保全、提存等方式固定调解结果;建立“逢三会商”与“跟踪回访”机制,每月邀请律师为企业“法治体检”,督促调解协议履行,从源头减少纠纷。
此外,针对园区外来务工人员多的特点,组建“乡音调解员”队伍,用方言土话建立信任。今年初,某工人讨薪案中,“乡音调解员”用方言安抚情绪、梳理证据,3天内帮工人拿到全额薪资。
如今,“益企调”模式已成为马尾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亮丽名片。下一步,马尾区司法局将持续深化该模式,在数字赋能矛盾排查、提升调解员专业能力等方面探索突破,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法治保障。(记者 林春长 通讯员 张鈃璕 文/摄)
上一篇:闽清村唱大赛守擂赛17日晚开赛
下一篇:马祖迎来灰面鵟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