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东海,潮起潮落。
放眼福清版图,东临台湾海峡,西靠闽江入海口,408公里蜿蜒海岸线将福清紧紧拥入碧波之怀。兴化湾、福清湾两大天然良港,宛如双翼,为这片滨海热土撑起通向世界的航道。
千百年来,福清人逐浪而行,以海为田、以舟为马,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盛,到今日港通天下的开放格局,海洋,始终是福清发展的底色与力量。
如今,福清再度乘风破浪,依托独特的区位与资源禀赋,全方位融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海上福州”建设,在经略海洋、壮大海洋经济的征程上,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蓝色画卷”。
福清江阴港。记者 林双伟 摄
以港通海——
联通世界的“开放航道”
“福州—波斯湾”滚装航线正式通航、万海航运红海与地东航线船舶“和春”轮首次加挂……国庆中秋假期,江阴港区迎来多条航线“首航”,让福清的开放之门越开越大。
不久前,海杰航运“伊斯坦布尔桥”号集装箱船(运力4890标箱)顺利完成在福州港江阴港区的首次靠泊作业,一条连接中国与欧洲的“极地快车道”正式宣告开通。
俯瞰江阴港区,万吨巨轮穿梭进出,桥吊起落之间,货柜经由铁路、公路、港口无缝衔接,构成一幅繁忙壮阔的临港画卷。作为福建省“两核两翼十一个重点港区”之一,江阴港区已建成全省面积最大单体连片集装箱码头区,拥有1-9#泊位、总长近3公里、年设计通过能力超300万标箱的“超级集装箱码头群”。
作为现代化深水大港,江阴港区不仅是航运枢纽,更是福清面向全球的开放窗口。目前,江阴港区已开通近60条国际国内航线,航迹通达“一带一路”沿线主要港口,编织起一张通达五洲的密集航运网络,初步建成“海陆双向”辐射的物流大通道。
同时,江阴港区打通了通往长三角、珠三角及内陆腹地的多维交通通道,海铁联运、水水中转、中欧班列等物流新模式蓬勃发展,港通天下的格局正徐徐铺展。港区还打通了福州沿海及周边地区直达北欧、俄罗斯、中亚五国和德国汉堡等欧洲陆路的快捷通道,扩大了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往来合作,构建起贯通亚欧大陆、联结世界市场的高效运输体系。
在扩能提质方面,福清市紧扣国际深水大港建设目标,在枢纽建设、多式联运、智慧绿色、港产融合等领域不断取得标志性进展,江阴港区14#、28—29#等5个泊位陆续开工动建,福州港航物流中心等港航配套项目加速推进;海铁联运港站联合调度中心正式成立,“港口—铁路”“铁路—港口”海铁联运双向“直疏”通道全面贯通;建成全省首个纯电动码头,依托自动化远控岸桥、自动化轨道吊、智慧港云平台、智能理货系统等设施,实现作业自动化、全程可视化、服务便利化。
松下港区元洪作业区也在加速崛起。作为中印尼“两国双园”中方园区的重要出入口,这里正建设1号、2号泊位,预计2025年底竣工。
届时,元洪作业区将成为联通印尼、辐射东南亚的国际物流新门户,为“海上福州”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中景石化产业园。记者 林双伟 摄
产业强海——
向海图强的“腾飞引擎”
向海图强,产业支撑是关键。放眼福清,绵长海岸线愈发富饶,海洋食品、临港工业、海洋装备产业等海洋经济一路高歌,“蓝色引擎”强劲有力,牵引着福清奋楫扬帆。
碧海长天,巨轮穿梭,10月的江阴港一派繁忙景象。岸桥巨臂挥舞,集装箱整齐划一,散货流转奔腾。这条深水岸线上,江阴港城经济区正加快构建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商贸物流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10月13日,总投资110.2亿元的福清中景烷烃一体化项目(二期)正式动工,项目将进一步巩固中景石化产业园作为全球最大烷烃一体化产业基地的领先地位,推动福州石化产业向精细化、高附加值方向转型升级,更将助力福州市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端绿色石化产业新高地。
“目前,中景石化年产280万吨丙烯、380万吨聚丙烯,单厂产能全球第一。其丙烷脱氢项目实现核心设备国产化率超99.5%,打破长期外企垄断,让我们在全球化工产业链上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中景石化董事局主席翁声锦说。
依托江阴港口优势,江阴港区形成以万华化学为龙头的聚氨酯和异氰酸酯产业链、以中景石化为龙头的聚丙烯产业链和以正太新材料为龙头的钛铁颜料产业链,正在打造形成世界一流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千亿级化工新材料专区。
临港产业不止于化工。风电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也在这里竞相崛起。依托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福清打造了涵盖研发、制造、检测、运维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基地。在生物医药领域,福抗药业、丽珠福兴、康鸿药业等企业加快布局,构筑涵盖抗生素原料药、头孢原料药、保健品的产业体系。
依托中印尼“两国双园”项目,松下港区元洪作业区聚焦海洋渔业、食品加工、冷链物流等领域,打造跨国合作的“海上粮仓”。截至目前,中印尼“两国双园”已形成70多个双边合作项目,总投资超过930亿元,构建起涵盖椰子深加工、海洋渔业、热带农产等五条跨国产业链。
一进一出之间,东南亚的热带农产源源不断驶入国内市场,“福清制造”的食品加工设备与品牌产品正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逐梦瀚海——
经略海洋的新征程
兴化湾畔、碧波之间,福清东南角的东瀚镇,也正掀起一场“经略海洋”的蓝色变革。
408公里海岸线、911平方公里海域、两大深水港湾,福清的海洋资源禀赋如何转化为发展胜势?
瀚海产业园的蓝图给出了答案——今年,福清提出瀚海蓝色经济产业园概念,以中石油福建LNG接收站、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等重点建设项目为依托,着力构建包括能源油气储运、LNG冷能综合利用、海洋养殖与滨海旅游,以及海洋科技、金融、商贸服务等在内的海洋经济综合性园区,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特色海洋地标。
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总投资51.4亿元,涵盖海洋创新实验室福清分院、国家级鱼类育苗实验基地、公益性人工鱼礁、渔业培训中心、渔货集散码头、海洋观光酒店、海洋公园等项目。
在距离海洋牧场约10分钟车程的沿海地带,3座巨大的液化天然气储罐已现雏形。这是瀚海蓝色经济产业园“巨无霸”项目——中石油福建LNG接收站。项目分两期建设,产值约达850亿元,年最高天然气产能650万立方米。
引人注目的是,福清市还以中石油福建LNG接收站及冷能资源利用为核心,联动龙高半岛拓展海洋新兴产业,与之同步规划的冰雪小镇已签约落地,正处于选址阶段。
福清还在传统渔业转型升级上持续发力。城头、海口、龙田、三山等乡镇所在的福清湾海域,建成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60口,推广塑胶浮球、塑胶渔排等环保型养殖设施,现代化“海上牧场”雏形初现。
福清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福清将持续深化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全力做大做强做优现代海洋产业,将资源优势变为发展胜势,努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闯出新路、当好示范,加快实现蓝色崛起,在打造更高水平的“海上福州”上展现福清担当。(记者 王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