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挑战 探索新路径
——各界精英在榕共话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5日,2025年中国(福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专题论坛举行。来自政、产、学、研各界的精英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民营经济在新时代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共商发展大计,共绘创新蓝图。
从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到抢抓低空经济新赛道;从激活数据要素新动能,到引领生物医药新突破……一场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如何突破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想盛宴精彩上演,为探索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智慧动能。
传承与创新:
筑牢民营经济
高质量发展根基
面对当前经济发展的新挑战,“晋江经验”这一源自福建本土的实践智慧,为民营经济破浪前行提供了重要启示。
在全国范围内,民营经济以其“五六七八九”的贡献特征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在晋江,这一特征更显突出,呈现“五个九”的鲜明特色——民营经济对当地税收、GDP(地区生产总值)、技术创新成果、城镇就业、企业数量的贡献率均超过90%。
为何晋江的民营经济能够展现出如此强大的活力?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原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庄聪生作为晋江发展的亲历者,在论坛上深入解读了“晋江经验”的当代价值。
庄聪生表示,“晋江经验”的核心内涵体现在六个坚持: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在顽强拼搏中取胜、坚持以守法诚信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坚持立足本地优势选择最佳发展路径、坚持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引导和服务。
“中国经济应该唱响‘光明论’。”庄聪生强调,从“晋江经验”中,我们应当看到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这体现在完善的全产业链体系、持续提升的创新能力、日益稳固的金融体系,以及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和全方位开放所释放的制度红利。”
融合与赋能:
数字智能
驱动产业形态跃迁
除了传承宝贵经验,拥抱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应对挑战、开辟新赛道的必然选择。
福建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2000年,福建率先推出“数字福建”建设。福建在打造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上有何作为?福建省政协常委、数字中国研究院(福建)院长宋志刚从发挥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叠加赋能作用进行了解读。
“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是数据要素新要素+人工智能新动能。”宋志刚说,数字技术催生了一系列新技术和新业态,数据要素和传统产业则形成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民建北京市委民营企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开域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施侃,也将目光聚焦在“人工智能赋能各行业高质量发展”上。他在现场给出人工智能赋能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水厂等多个案例,“人工智能正从助力工具转变为核心引擎,其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将系统性重构产业生态,开启效率提升与模式创新的全新篇章”。
突破与引领:
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制高点
在低空与医药等前沿领域,新一轮科技革命不仅催生颠覆性的产业变革,也为敢于创新的企业带来开辟新赛道、重塑竞争格局的历史性机遇。
近年来,低空经济领域十分活跃,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企业成为投资热点。论坛上,中国信息协会低空经济分会副会长,沃兰特航空联合创始人、董事黄小飞分享了公司“以科技丈量天地,向天空要生产力”的创业实践。
“打铁还需自身硬。向天空要生产力,不是一次产业转型,而是一次产业革命。”黄小飞说,企业注重打通产品研发、市场定位与生态构建等关键环节,实现飞机研发流程的顺畅衔接与市场匹配度的显著提升,为整个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生物医药领域,长风药业凭借一款“哮喘药”成功上市,展现了技术创新与商业落地的硬核实力。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文青分享了企业从跟随到引领的历程,“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集采中标到IPO(首次公开募股),长风药业用十余年时间证明,在关键医药领域,技术深耕与商业化落地始终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这些来自前沿领域的创新实践充分表明,通过核心技术突破与产业生态构建,中国企业正从全球竞争的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开辟了现实路径。(记者 钱嘉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