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笔下的夕阳江景,历来以视觉之美打动人心,但这千古名句的魅力,是否仅止于此?10月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古诗“悦”读盛宴在永泰县图书馆举办,用跨学科的钥匙,为青少年打开了古诗背后的广阔世界。
林贞老师和孩子们热烈互动。
本场活动是“三泰书香·青春诵读”2025年永泰县青少年“诵&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之“名家领读 阅享樟城”的第三场,特邀何捷名师出版工作室成员、第三届榕城“十佳校园阅读引路人”林贞老师主讲。
课堂伊始,林贞老师便与孩子们互动,刷新大家对古诗的“初印象”:“古诗不是有距离感的文字,而是古人的‘超级朋友圈’,李白写《赠汪伦》,是在记录真挚友情;古诗是古人的‘生活日记’,李绅写《悯农》,是在抒发对劳作的体察;古诗更是古人的‘观察记录’,就像白居易的《暮江吟》,处处留心皆学问。”
循着《暮江吟》的诗句,林贞老师带领孩子们开启了一场“探秘之旅”。“为什么江面会一半青绿色,一半红色?”她抛出问题,随即通过动画演示和简易光学实验,让孩子们直观理解这是太阳照射角度、江面反射、折射带来的光学现象——原来,古人的诗句里竟藏着“物理实验报告”。她还结合时令知识解释:“农历九月初三昼夜温差大,晴朗无风的深夜容易凝结露珠,那晚的月亮是蛾眉月。这正是诗中‘露似真珠月似弓’的科学依据。”
在解读中,林贞老师不仅串联起科学知识,更引导孩子们走进白居易的心境:从“残阳铺水”到“露似真珠”,诗人的连续细致观察里,藏着远离官场纷扰的闲适,也藏着对自然之美的热爱。“这便是古人的‘思维锦囊’。”林贞老师总结道,“只要像诗人这样带上对生活的热爱,对一草一木展开观察,就能有与众不同的发现。”
课堂上,动画、AI等多媒体手段轮番上阵,林贞老师层层引导,让孩子们从平面的文字阅读,跃入立体的探索之旅。学生们在互动中解锁知识,在探究中提升文学素养,传统古诗课的边界被悄然打破。
“读古诗要先‘破’后‘立’。”林贞老师分享了自己的阅读心法:先打破对古诗“晦涩难懂”的固有认知,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再建立跨学科读诗的思维,通过广泛阅读,丰富知识储备。她还给出具体建议:亲子共读时多提问,启动孩子好奇心;选择一个学科角度,不妨动手深入探究;最后联系生活,让诗歌之美与真实世界产生共鸣。
“古诗是一扇门,背后连接着广阔的世界。”活动尾声,林贞老师的话引发共鸣。这场跨学科的古诗课,打开的不只是《暮江吟》一首诗,更是一种跨学科思维的能力,一份感知世界的敏锐,还有一段高质量亲子陪伴的温暖时光。在场的老师和家长纷纷表示,这样的阅读课让古诗“活”了起来,令人受益匪浅。
此次活动由永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中共永泰县委宣传部、永泰县教育局主办,永泰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永泰县图书馆、福州晚报等单位承办,福建省语文学会、福建省写作学会协办。活动旨在通过名家引领、创新形式,激发青少年阅读与写作的兴趣,培养文学素养,在全县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社会风尚。(记者 赵铮艳 周桃茂 通讯员 岳明灿/文 记者 包华/摄)
上一篇:福州茉莉花茶传统工艺传承大赛落幕
下一篇:“两岛一街”成福州文旅闪亮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