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上午,福州市政协人资环委在红庙岭委员联系点,开展“垃圾资源化利用”微协商暨特邀(一)界别活动,通过主动担当作为、靠前履职尽责,发挥政协智力优势,探索垃圾资源化利用路径,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注入动力。
红庙岭生活垃圾焚烧协同处置项目中控室。
在生活垃圾焚烧协同处置项目现场会上,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中心介绍了园区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进展。目前,红庙岭园区通过引入顶级专家顾问团队实现精细化管理,并以“设备更新、工艺革新、技术创新”政策提升固废再利用能力。4个垃圾焚烧项目均获国家3A认证,垃圾吨发电量跃升,烟气排放远低于国标与欧标,污泥、工业废水、餐厨沼气等难处理废弃物也实现资源化回收再利用。
“吃干榨尽、零出园”是园区的一大特色。在废物回收再利用机制下,曾被火炬烧掉的餐厨沼气,如今输送至填埋气体发电厂发电;渗沥液处理产生的污泥,经焚烧协同项目污泥干化生产线造粒后入炉焚烧;各企业生产废水通过中水回用项目,用于园区道路清洁、绿化养护和车辆清洗。
资源循环优化调配机制,更让红庙岭的“循环魔法”尽显。“大循环”连接园区与城市,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后变为资源反哺城市;“中循环”打通园区企业壁垒,实现跨企业资源最优调配;“小循环”聚焦企业内部,最大化利用资源。这套体系催生出电能、生物柴油、有机肥料、市政建材和中水的“五产出”成果,既服务城市建设,又保障园区运维。
数据显示,通过垃圾资源化利用,红庙岭园区年均发电约7.8亿千瓦时,工业总产值近6亿元,折合节约标准煤3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8万吨,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超98%。
活动中,政协委员、专家围绕“垃圾资源化利用”,就技术创新、政策支持、产业协同等提出建议。市城管委认真吸纳并精准解答疑问,切实回应委员关切。市政协将持续围绕红庙岭园区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协商议政、民主监督,提出更多务实管用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市政协及社会各界支持下,福州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垃圾分类水平稳居全国前列,回收利用率、资源化利用率均超98%,管理实践入选联合国人居署案例及全省“三争”典型;建筑垃圾治理经验两度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可并全国推广;红庙岭园区摘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低碳(零碳)园区试点单位等荣誉。
市城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市城管委将以系统思维谋划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全力打造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示范标杆,推动园区从“项目集合”向“循环共生”转型升级,让“生态福地、美丽福州”的底色更加鲜明。(记者 赵铮艳 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