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隽永。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闽剧教师林隽永,以一场震撼人心的表演,于近日荣获第十七届福建省戏剧水仙花奖专业组表演奖一等奖。
1999年,在连江县一所小学读六年级的林隽永,因声音洪亮、外形俊朗,被“闽剧皇后”胡奇明看中,从此与闽剧结下不解之缘。“学戏从小就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这种磨炼是极苦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林隽永回忆,每天6时多就起床练习基本功,拿鼎、下腰、扳腿……一直练到晚自习结束。6年时间,练功房里的汗水成就了坚实的艺术根基。
2005年毕业时,林隽永进入福州市艺术学校闽韵艺术团,跟随团队深入乡村,为群众演出。那是一段艰苦而珍贵的岁月,所有道具自己搬运,舞台搭建拆除全都自己动手。渐渐地,不少同伴转行离去,林隽永选择了坚守。“面对乡亲们对闽剧的喜爱,我舍不得离开。”他在《红鬃马》《九江口》《忠义王》等闽剧经典剧目的演出中磨炼技艺,把对闽剧的热爱深深扎根在乡野舞台。
凭借多年的舞台实践和艺术积淀,林隽永在2009年考入福州市艺术学校,担任闽剧表演专业武生科教师,并在2012年考进中国戏曲学院深造。从演员到教师的身份转变,让他更加意识到肩上的重任。他不仅主演《林冲夜奔》《洗浮山》《雁荡山》等传统剧目,更将满腔热忱倾注于培养闽剧新人。
对艺术的不懈追求让林隽永不断突破自我。2015年3月,他创排闽剧《戚继光斩子》,从改剧本、作曲、排练到演出,每个环节都亲力亲为。2016年10月,他带着这部剧目赴港交流演出,获得观众一致好评。
常有人问:“闽剧是什么?很好听吗?”这样的问题多了,林隽永开始思考如何让更多人了解、喜爱闽剧。他和志同道合的伙伴创办“儒林有戏”戏曲工坊,以“说戏”形式创新推广戏曲。他们穿着衬衫、牛仔裤,同时搭配戏妆,让那些古老的唱腔不再只是回荡在戏台楼阁,而是走进咖啡馆、书店等;那些悲欢离合的角色不再只是纸上的名字,而是成为人与人之间情感共鸣的纽带。他们以分享为桥,以戏曲为舟,载着现代人穿越时空,触摸一段唱词背后的温度,感受一个动作里藏着的深情。
一路走来,林隽永从一名小学员成长为戏曲教育工作者。他用汗水和坚持,书写了对传统艺术的热爱。林隽永说:“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深感到自身存在着许多不足,就像闽剧森林中的一棵小草,虽然平凡却百折不挠。”闽剧艺术的传承之路,正因为有许多像林隽永这样的坚守者,才能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异彩,让传统艺术之花常开不败。(记者 李晖/文 受访者供图)
上一篇:仓山:科技盛宴点亮少年梦想
下一篇:国庆假期福州公交地铁可免费乘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