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现场了解就业政策。记者 陈景好 摄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15日,省人社厅、市人社局、连江县人社局联合举办2025年就业政策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活动通过省、市、县高效联动,推动就业政策走进基层、直达民心,切实破解群众“政策找不到、读不懂、用不上”难题,助力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
政策直通车开进校园
15日下午,位于连江县的福州理工学院学术报告厅内热闹非凡,现场设置了政策宣传区,摆放了政策宣传手册和展板,不少企业代表和求职人员在交流。
“以前知道有就业政策,但不知道具体内容。”现场学生经过工作人员的细致讲解,对就业政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样我们可以更充分地享受政策红利了”。
启动仪式以“政策暖人心、就业创未来”为主题,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整合省市县三级资源,推出“政策服务包”,涵盖支持企业稳岗减负、就业创业、灵活就业等政策工具。
“我们将通过政策进园区、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行动,让政策看得懂、算得清、用得好,真正成为劳动者就业创业的‘指南针’、企业降本增效的‘助推器’。”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说。
启动仪式上,省、市人社局领导还为由各区县就业服务助理员组建的就业政策宣讲队代表授旗。13支就业政策宣讲队将下沉社区、企业、园区、高校,精准对接就业需求。
暖心政策温暖就业路
“我们通过推文、视频、海报等多渠道宣传政策,仅免费公交地铁政策就惠及无数毕业生”“外地学子在福州扎根,靠的是实打实的支持”……启动仪式现场,劳务品牌代表、求职能力训练营代表、零工驿站代表、企业一线行代表、高校驿站代表和人大代表分享了就业政策宣传故事。
“政策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可知可感的宝贵资源。”刚刚结束求职能力训练的毛梦婕,是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辅导员,也是福州市“万元生活补贴”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师资培训让我学会把政策利好嵌入日常指导工作,如今我可以更精准地指导学生用足用好政策。”
在海边长大的李碧贞,通过连江县人社局的零工驿站找到一份处理鲍鱼的工作。“通过零工驿站找到工作后,又申请到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参加相关培训。培训后,效率提高了,获得公司认可,这种成长获得感是前所未有的。”李碧贞欣喜地分享道。
政策红利直达企业
“‘免申即享’让政策红利直达企业!”市人大代表洪志明说:“市人大代表财经行业联络站的34家代表企业累计获得107.28万元补贴资金,现在很多政策7个工作日内就到账,这种高效服务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获得感。我们人大代表要主动化身‘政策宣传员’,推动政策更好落地。”
“劳务品牌补助带来长远发展动能。”劳安公司是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的全资国有企业。公司相关负责人陈时太说,今年,在省、市、县三级人社部门大力支持下,“连江特种设备培训”项目被评为福州市“一县一品”劳务品牌,还获得10万元补助。“这不仅提升了公信力,还推动我们开展‘订单式’培养。政府点对点服务,这种精准扶持举措让我们对行业发展充满信心。”
嘉宾讲述的精彩而温暖的故事,让大家深切感受到一个多层次、全覆盖、有温度的就业服务体系正在福州高效运转。
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政策是发展之基。
今年以来,福建紧扣中央及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立足全省就业实际,打出政策组合拳:出台《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全方位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牵头印发重点领域岗位挖潜扩容任务清单,推进《福建省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条例》立法工作,试点高质量充分就业评价体系……一系列举措,为稳就业、促就业筑牢了制度根基。
作为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实施城市之一,福州创新建设全链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打响“福你就业”“好年华 聚福州”服务品牌,通过落实惠企惠民政策、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鼓励创新创业等举措,不断推进就业工作提质增效。今年以来,福州市吸引超6万名高校毕业生来榕就业创业,共发放毕业生一次性生活补助资金1.1亿元;为1.5万家次企业发放各类稳就业补贴超5000万元;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近700场,发布就业岗位超34万个次;创新组建“就业服务助理员”队伍,助力1.3万名登记失业人员重返工作岗位。
此次启动仪式不仅是政策的“发布会”,更是服务的“承诺书”。接下来的一个月,全省各地将陆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
“我们将建立全媒体宣传矩阵,让政策宣传像四季风一样,常吹常新。”福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依托全媒体矩阵进行政策宣传,实现就业政策信息“精准滴灌”。(记者 林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