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 8600 米污水管网工程顺利完工,这一喜讯为江北片区的污水收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助力。该工程宛如一张庞大而坚实的“新网”,悄然铺设在江北的土地上。它宛如城市的“血管”,将原本分散的污水汇聚起来,引导至处理设施,有效提升了污水收集的效率和质量。这不仅改善了江北片区的水环境,减少了污水对周边生态的影响,更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让江北的每一寸土地都能享受到更加清洁、健康的环境。
记者近日从福州水务集团所属市城市排水公司获悉,由该公司承接的洋里污水处理厂厂外管网三期工程第14标段已于日前顺利完工。该标段工程超8600米,投用后将显著提升江北片区污水收集输送效率,进一步完善区域排水设施建设。
据了解,上述标段工程为优化洋里片区污水处理系统的关键性工程,该工程地处福州江北片区,线路总长超8600米。工程主体沿塔头路—横屿路—竹屿路—洋头尾路—化工路—福光路铺设主干管网,全长约7371米,同时在岳后路、洋头尾路、化工路等关键节点增设4条支线干管,全长1289米。
“工程建设过程中充满诸多技术挑战。”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工程顶管施工段涉及8382米,大部分位于交通繁忙的市政道路下方,施工难度极大、设备要求很高。
其中,塔头路施工段,对施工精度提出了极高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团队曾遭遇不明孤石导致顶管机“抱死”的突发状况。面对这一难题,市城市排水公司迅速组织各方参建单位现场研判,最终采用安全稳妥的“退管+岩顶工艺”方案,成功克服了复杂地质条件带来的施工障碍,同时最大限度减少了对塔头路主干道交通的影响。
与此同时,17座工作井紧邻福州地铁4号线,部分井位甚至与地铁施工存在交叉,这是安全施工面临的又一课题。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确保地铁运行和建设安全万无一失,公司主动与地铁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深入沟通协调,在井基坑支护灌注桩施工前,严格依据地铁线路资料精确计算复核桩底与地铁结构的安全距离,最大程度降低了对邻近地铁设施的扰动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项目34座工作井主要分布于塔头路、竹屿路、化工路等城区主干道的情况,建设施工团队通过科学规划施工围挡、优化交通导改方案、加大资源投入并精细编排工序流程等举措,有效缩短了占道工期。(记者 李锦清)
下一篇:《闽越国史》首发式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