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六城区在建房屋市政工程迎来重大突破,现已实现扬尘和噪声监测设备的全覆盖。这一举措意义非凡,通过先进的监测设备,能实时精准地对施工现场的扬尘和噪声情况进行监控。无论是白天的施工噪音,还是扬尘的扩散情况,都能一目了然。这不仅为城市环境的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让周边居民免受噪音和扬尘的困扰,也促使施工方更加规范施工行为,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和环保水平,推动福州建筑行业向更绿色、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智”理更有“数” 畅享福州蓝
六城区在建房屋市政工程实现扬尘和噪声监测设备全覆盖
在厦航广场项目现场,一块LED显示屏实时显示扬尘和噪声的各种数值。记者 陈暖 摄
记者1日从市住建局获悉,围绕持续提升在建工地扬尘污染、噪声污染防治水平的目标,福州全面开展在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现场扬尘和噪声监测设备安装工作,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强化施工过程监管。截至目前,六城区范围内284个在建房屋市政工程,已实现设备安装全覆盖。
“慢点慢点,在材料堆放区摆好。”“等下记得要净车出场!”当日下午,在南江滨西大道辅路沿线,厦航广场项目里一片忙碌景象。运输车辆来来回回,在车辆出入口右侧,一块“扬尘在线监测”的LED显示屏上,实时播报着工地内扬尘和噪声的各种数值。围挡沿线的喷淋系统,也在“辛勤”工作。
“这监测设备可不是随便‘安家’的,地点也有讲究。”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厦航广场项目的这块监测屏,就装在距离作业区25米的下风口区域,高度为3米,集颗粒物监测仪(PM2.5、PM10)、气象五参数传感器、噪声监测仪于一身。“确保施工期间每一个防尘降噪的小细节,都被设备实时感知。”
除了一块屏,在该项目内,还有一套系统的综合管护。
“你看,这就是正在试点落地的扬尘监测系统平台。”项目部内的电脑上,系统正如实记录着工地的实时状况,从实时气象到PM2.5、PM10、噪声值等都一览无余。“这个系统还能记录下近30天内的工地‘表现’,通过各类数据的传输与对比,我们的降尘、降噪成效一目了然。”提及工地的智能“管家”,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连连点赞。
从一处工地到遍地开花,如今,扬尘和噪声监测设备已成为一个个在建房屋市政工程的标配。
“扬尘和噪声监测设备安装,是全市推进公共空间环境综合整治,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一环。”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个个“上岗”的设备,不仅体现了施工扬尘、噪声管理手段的升级,更是福州工地扬尘、噪声污染治理理念逐步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从“人防”转向“技防+人防”的开始。
在监测设备实现全覆盖的同时,其系统平台的完善工作也在加快推进,按计划,10月即可全面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
据了解,系统平台可实现24小时全天候监测,通过设备实时采集工地颗粒物和噪声数据,并自动上传至监测平台。当颗粒物浓度和噪声音量超过国家规定的限值时,平台还会自动向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发送报警信息,可显著提高处置效率。同时,各项监测数据向社会公开,在房屋市政工地施工现场安装的监控数据显示屏上同步显示,并全部面向工地外,接受公众监督。
“今后,我们还将结合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进一步优化施工扬尘、噪声的预测和管控能力。同时,加强与市生态环境局、市城管委等单位的联动,共同推进守护福州蓝和‘静夜守护’工作,用更绿色、更智能、更可持续的建筑施工方式,守好山水之城的高颜值,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该负责人说。(记者 孙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