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多所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纷纷走进闽清。这些充满朝气与活力的青年们,怀揣着对社会的热情与探索的渴望,踏入这片充满韵味的土地。他们深入闽清的乡村、社区,与当地居民亲切交流,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发展需求。在实践过程中,他们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如支教、环保宣传等,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为闽清的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他们的身影成为闽清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在潜移默化中为这些大学生们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成长之旅。
暑期以来,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闽清,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青春热情,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服务项目。
清华大学赴闽清实践支队
7月16日,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赴福建闽清实践支队正式入驻梅溪镇樟洋村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闽清站,他们将在工作站内进行为期一周的实践调研。
17日上午,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闽清站内,实践队的队员们正在手绘电影票,打算在村内分发电影票,邀请村民来工作站内看电影。通过与村民的接触,队员们对村内的民俗民风、自然环境、古厝保护等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对实践活动如何开展有了初步计划。
福建农林大学“爱帮+”实践队
7月12日至18日,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13名师生组成的“爱帮+”实践队深入白中镇田中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以《“爱帮”田中行,振兴乡村情》为主题的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中,福建农林大学师生们实地走访了特色陶瓷企业、“脑洞农场”实验室、田中村党群服务中心等地,通过亲眼看、亲耳听、亲身问,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田中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取得的丰硕成果。
厦门医学院“临听心语,音绘乡途”实践队
近日,厦门医学院“临听心语,音绘乡途”实践队走进全国首个“音乐疗愈乡村”——樟洋村。实践队以音乐疗愈为核心载体,通过深入乡村调研、采集自然声音素材制作编曲、搭建情绪抒发平台等方式,为当地村民送去心理健康关怀。
此次实践队在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闽清站的实践活动,以音乐疗愈为桥梁,将专业心理关怀与乡村实际需求相结合。通过深入乡村文化调研、自然声音采集与“心语信箱”搭建,既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又关注了村民心理健康,切实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在乡村的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