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村40多户养了上百万条蛇
创始人
2025-06-08 21:04:47
0

在浙江的一个村庄,如今呈现出一幅颇为奇特的景象。这里有 40 多户人家,竟然养了上百万条蛇。这些蛇在特定的养殖区域内悠然生活着,它们或盘绕着,或缓缓游动,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些养殖户们凭借着专业的养殖技术和精心的照料,让这些蛇得以健康成长。从远处望去,那一片蛇笼错落有致,仿佛是一个神秘的“蛇之王国”。这里的蛇不仅为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也成为了当地独特的生态景观之一,吸引着众多好奇的目光。


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一名游客在海南三亚被不明物咬伤后身亡,引发网友关注。

6月3日,三亚市卫健委发布情况通报称,2日凌晨,游客步行回酒店途中被不明物咬伤并流血,回酒店简单消毒并处理伤口后,于1:05到达三亚中心医院,自述因“不明生物咬伤后恶心呕吐右下肢麻木1小时”来院就诊,后转至某战区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两家医院相关病历资料已被封存,正联合省级专家组开展调查。

尽管咬伤游客的“不明生物”种类尚未明确,但这一事件仍为公众敲响了夏日户外活动安全的警钟。

也正因如此,公众对蛇相关话题的关注度也骤然提高。

时值仲夏,蛇类活动频繁。每年5月至8月是蛇类活动高峰期。

提到蛇,不少人的第一感受是害怕。

的确,每年因被毒蛇咬伤而送医的伤者不在少数。

然而,在浙江德清新市镇水北村子思桥,蛇却是不少村民的“摇钱树”。

浙江一村40多户养了上百万条蛇潮新闻记者吴煌 摄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子思桥的村民以养蛇为业,在不到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最高峰时期,近百户村民饲养着300多万条各种蛇类。

正因如此,这个黛瓦白墙、河道密布的江南水乡,有“中国第一蛇村”之称。

6月7日,潮新闻记者走进蛇村,对话当地养蛇领军人,了解村民与蛇的故事,以及养殖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探讨人与蛇应该如何“和平共处”。

浙江一村40多户养了上百万条蛇德清蛇文化博物馆。潮新闻记者 吴馥梅 摄

养蛇40多年,产业越来越规范

水北村子思桥是德清县有名的养蛇专业特色村,每个村民都能说一段“蛇经”,杨洪昌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他不仅是全村养蛇领军人,还发明了人工孵化幼蛇技术,成立了莫干山蛇类实业有限公司和德清蛇文化博物馆。

“我1977年前后开始养蛇,已经养了几十年了。”杨洪昌告诉记者,子思桥养殖的蛇主要是药用,有箱体养殖,也有仿生态养殖、温室养殖等等。

浙江一村40多户养了上百万条蛇眼镜蛇。潮新闻记者 吴煌 摄

水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海良介绍,现在子思桥养蛇的农户比2000年高峰期时少得多。“目前大概有40多户,养的蛇有上百万条”。

他表示,一方面是因为蛇的资源比以前少,另一方面则是养殖比以前更规范严谨,有不少新规。“比如和居民区要有多少距离,有些毒蛇不像以前一样能养在家里,需要规划专门的养殖区域。”

浙江一村40多户养了上百万条蛇蝮蛇。潮新闻记者 吴煌 摄

杨洪昌也表示,相较以前,现在有很多养殖标准,比如除了取蛇毒之外,不建议养殖人近距离接触蛇,不要用手去触摸毒蛇。“通过规范标准化养殖,现在被蛇咬伤的很少。”

“20世纪90年代,村里曾经有人因被蛇咬而去世。”沈海良告诉记者,那时候年代早,村民意识单薄,就自己用草药敷了一下,也没去打血清。现在大家意识都提高了,对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

浙江一村40多户养了上百万条蛇水北村子思桥生态养殖区内的蝮蛇馆。潮新闻记者 吴馥梅 摄

事关人身安全,科普与防治同样重要

德清蛇文化博物馆内,陈列着眼镜蛇、蟒蛇、王锦蛇等活体蛇。博物馆外的仿生态养殖区,资深养殖人用工具将不同种类的蛇放入单独区域。

杨洪昌告诉记者,除了眼镜王蛇等少数几种,大多数蛇类都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去野外一定要做好防护,穿比较厚的高帮鞋子,不然一不小心踩到蛇,蛇觉得痛了就会反过来咬你。一旦被蛇追,可以往地势高的山坡上跑,因为蛇上扑的速度相对较慢。”

“在中国,大多数被蛇咬伤的情况,都是蝮蛇。”杨洪昌介绍,蝮蛇在中国的分布很广,西藏、东北、内蒙古、长江中下游都有。

他表示,被蛇咬了可用大量水冲洗,冲两三分钟,血液流出也会把毒液带出,对身体的伤害也少。然后再及时去医院就诊,打相应的抗蛇毒血清。

“我们也要加强科普工作,教公众识别哪些蛇是有毒的,哪些蛇是无毒的,知道一旦被蛇咬了之后要如何应对。”杨洪昌说。

浙江一村40多户养了上百万条蛇德清蛇文化博物馆内,养着眼镜蛇、蟒蛇、王锦蛇等活体蛇。潮新闻记者 吴馥梅 摄

毒性之外的另一面,蛇也具有重要药用价值

“现在全世界的抗蛇毒血清,不少原料都是来自我们子思桥。”杨洪昌表示,如果到泰国去被眼镜蛇咬到了,用的抗蛇毒血清可能也是我们中国产的,因为我们的血清已经出口到全世界了。

在他看来,蝮蛇等蛇类虽然有毒,但是另一方面,也有很多用处,尤其是在生物医药领域。

目前,杨洪昌的莫干山蛇类实业有限公司已与浙江大学签订项目协议,围绕珍稀蛇类人工繁育与生物制品开发进行研究,以期解决珍稀蛇类人工繁育的关键技术难题,并研制开发高附加值的蛇类生化用品等。

“蛇还可以用于做药酒、做面膜,用蛇毒做的面膜具有排毒作用,目前已经出口到了韩国。”沈海良介绍。

“对于蛇类,我们要理性看待。除了有害的一方面之外,也可以利用好它有用的方面。现在科技不断在发展,我们要把有害的东西转化为有利的东西。”杨洪昌说。

浙江一村40多户养了上百万条蛇柜子上陈列着用蛇泡的酒。潮新闻记者 吴馥梅 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福建36所民办高校年检结论公布 近日,福建 36 所民办高校年检结论正式公布。此次年检旨在全面评估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师资队伍、教学...
广州白云山体滑坡搜救仍在继续 ... 广州白云山体滑坡的搜救工作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周边近千居...
1120万!福建下达财政资金,... 1120 万!福建下达财政资金,用于推动一系列重要项目和民生事业的发展。这笔资金如同一场及时雨,洒向...
热到破纪录!四川重庆等地高温超... 热到破纪录!四川重庆等地高温超 40℃,立秋后依旧炎热。立秋本应带来秋意渐浓,然而这些地区却仿佛被高...
正在公示!福建拟推荐这些集体和... 正在公示!福建拟推荐一批优秀集体和个人获全国荣誉。这些集体在各自领域展现出卓越的成就和贡献,如在科技...
千城百县看中国丨福建:福州三条... 《千城百县看中国丨福建:福州三条簪》在福建福州,那三条簪如璀璨明珠般闪耀。其一,精致的簪身蕴含着千年...
福州这些“夜玩点” 让你告别“... 福州的“夜玩点”丰富多样,让你轻松告别“空调瘫”。三坊七巷在夜晚灯火辉煌,古色古香的建筑散发着迷人韵...
福州爱尔眼科医院院长高朋芬博士... 福州爱尔眼科医院院长高朋芬博士成功当选福建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务委员,这是对她卓越眼科专业成就的高度...
刚刚!38.4℃!马上抵达福建... 刚刚!那令人瞩目的 38.4℃数值仿佛一道炽热的闪电,瞬间在人们的视野中划过。它如同一股炙热的浪潮,...
2025年普通类高职(专科)提... 2025 年普通类高职(专科)提前批征求志愿将于 8 月 7 日开启填报。这是考生们在高考录取过程中...
福州发布支持建设“海峡青年发展... 福州重磅发布支持建设“海峡青年发展型城市”的第二批举措。这些举措涵盖多个关键领域,旨在为青年群体提供...
重磅!中办、国办印发《整治形式... 重磅消息!中办、国办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这一举措具有重大意义,旨在切实减轻基层...
福建鲍鱼迎来丰收季 如何挑选到... 福建鲍鱼迎来丰收季,这是海鲜爱好者的福音。那么,如何挑选到最新鲜的福建鲍鱼呢?首先,看外观,新鲜的鲍...
李嘉诚50亿港元出售自住豪宅?... 近日有传闻称李嘉诚以 50 亿港元出售其自住豪宅,引发广泛关注。然而,其子李泽钜迅速辟谣,明确表示并...
俄总统新闻秘书:俄美关系改善需... 俄总统新闻秘书指出,俄美关系的改善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时间来逐步推进。当前,俄美之间存在诸多分歧与矛盾...
男子编造中考分数线误导考生,被... 近日,一名男子因编造中考分数线而被依法拘留。在中考成绩公布之际,这名男子为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恶...
2家被立案查处!福州高新区严查... 近日,福州高新区展开了一场严厉的肉制品严查行动,结果令人瞩目——有 2 家企业被立案查处。此次行动彰...
供需批录取结束!福州发布中招1... 供需批录取已圆满结束!这一重要节点标志着福州中招工作又迈出坚实一步。福州及时发布了中招 13 号简报...
福州开启昼夜蒸煮模式,暑热24... 福州开启了令人难耐的昼夜蒸煮模式,暑热仿佛成了 24 小时待机的“小恶魔”。白天,烈日高悬,阳光如炽...
广州发生山体滑坡致房屋垮塌多人... 广州遭遇不幸,山体滑坡致使房屋垮塌,众多生命陷入危难之中。那原本稳固的山体仿佛瞬间崩塌,巨大的力量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