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这位“医生”,给古籍望闻问切,唤醒“数字生命”
创始人
2025-05-29 10:42:09
0

在福州,有一位独特的“医生”。他手持古籍,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尘封的知识宝库。他凭借着深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对古籍进行“望闻问切”。通过仔细观察古籍的装帧、纸张,聆听岁月留下的痕迹,询问古籍背后的故事,他以独特的方式唤醒了那些“数字生命”。他让古老的文字重新焕发生机,将古籍中的智慧传递给后人,成为了古籍保护与传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为文化的延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几年前,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红遍大江南北,将文物修复师这一职业带入大众视野。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东西需要修复,比如久远的档案、古老的字画、家庭契约、个人照片等等,这些东西承载着时光的印记,留住它们就是留住了个人史、家国史。

走进位于永泰数字产业园的华匠文献修复保护中心(华匠书医院)600平方米的工作间,“华匠修复”创始人谢炳朝正在和修复师讨论来自泉州的一份侨批怎么修复。

他们先找来比侨批颜色稍浅的纸,然后将要修复的侨批反面朝上,喷上水。用镊子小心翼翼地把皱的地方一一铺展开,原来只有巴掌大皱巴巴的纸慢慢就被展开到A4纸大小了。然后再刷上专门调制的糨糊,用稍浅颜色的纸对破的地方进行修补。

“这其中要判断修复件能不能刷水?选什么样的补纸?纹路合适吗?糨糊的浓度多少?是补破洞还是用整张纸托?”谢炳朝说,“我本来是一个坐不住的人,偏偏做修复能坐得住,还很享受这个过程。”

2004年谢炳朝从大专软件专业毕业,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卖扫描仪的公司做软件开发。刚好赶上国家推进各行各业数字化的浪潮,5年后他和朋友一起创业,做档案的全生态服务,包括档案的管理、扫描、数字化等,其中也会涉及修复。最高峰时他们年营业额达到3000多万元。

“对于像我这样从山沟沟出来打拼的‘穷小子’来说,这是不能想象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很快,瓶颈就来了——我们的资金、技术有点跟不上。”谢炳朝说,当时有两条路摆在面前:一个是继续融资,做大软件开发;一个是转换赛道,专门做档案修复。他选择了自己更有兴趣的档案修复。在公司最风光时,他退出股份,再次创业。

说起当年促使他作出转变的那单业务,谢炳朝感慨自己“初生牛犊不怕虎”。“2019年,我们接了一单业务——汕头档案馆30万页民国时期的档案修复。当时公司里会做修复的只有七八个人,我们紧急招兵买马、培训人员,边干边学,最终高质量完成了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谢炳朝看到了档案修复的前景和它的价值、意义,毅然创立了“华匠修复”(以下简称“华匠”),专注纸质文献的修复工作。

成立6年来,华匠共修复了300多万页的文献,招揽了80多人的修复师团队,其中“95后”“00后”的年轻人占了一大半,主要来自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经过几年的锻炼,很多人已经在挑大梁了。华匠修复的东西也从最初的档案,慢慢扩展到了古籍、字画、西文等。

华匠每开拓一个新的修复领域,谢炳朝都是第一个去学习的。2022年谢炳朝被福州市档案局聘为“档案工匠”。去年7月,他带着两位骨干修复师参加了中国档案学会组织的全国档案工匠大赛(档案修复),进入全国企业组八强,获得优秀奖。文献修复是一个需要技术和经验沉淀的行业,对于一个当时才成立5年的私营企业来说,这个荣誉实属难得。

眼下,谢炳朝又在跟着上海图书馆馆员邢跃华学习碑拓、碑帖修复技术,工作再忙也坚持每周练习。“我自己作表率,要求我的修复师也要一专多能,多会一点技术,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到。”当前,他的一个团队就在新疆柯坪县档案馆工作,修复的内容非常繁杂,包括清朝末期的信件、绢布、地图、照片等,很考验修复师的“十八般武艺”。

做修复这么多年,因为没有经验,谢炳朝踩了不少坑,交了很多学费,但也学到了很多,他很感恩教他的各位老师,“西文修复、水浸档案修复、纸浆修复、字画修复,这些高难度的任务刚开始我都不敢接,是老师们鼓励我大胆接,他们再手把手地教,甚至坐镇指导”。

2023年,省内一家银行请华匠修复水浸档案。那是极难修复的一类档案,业内称之为“档案砖”,纸张黏结在一起,脆化严重,一不小心就会碎成纸渣。如何将一页页档案纸分离,没有高超的技术和非凡的耐心是不行的。北京市档案馆的奚红英老师每天通过视频远程指导他们,把宝贵的经验倾囊相授。“是每天哦。”谢炳朝专门强调。

“说实话,做文献修复这么些年没赚到什么钱,但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谢炳朝对自己的转型是满意的。他曾经免费帮人修复了被洗衣机洗烂了的40多万元的借据、家里老人留下的唯一一份字纸、已变成“档案砖”的个人抵押凭证等。“有的虽然经济价值不高,但是对于当事人来说意义不凡。”

华匠第一个创业的地点在福安的廉村,还培训了村里的阿姨们做修复,现在阿姨们时不时也能接到华匠的订单。“她们虽然做得慢,但工做得像花一样漂亮。”谢炳朝说起她们满脸都是笑意。带动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这一行,也让他很有成就感。

在工作间隔壁,同样600平方米的一个空间正在装修,未来这里将有珍贵文献寄存库——修复、寄存、展示民间的珍贵文献;修复图谱库——保存修复过的碎纸样品,为以后的科研打基础;纸库——保存各地各种纸张。同时,将开展文献修复培训、研学活动,推出和文献、纸张有关的文创产品。

“人有医院,我也想建立一个‘书医院’。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人认识到文献的价值,我们将继续以匠心修复时光,争取在文化传承上做得更多。”谢炳朝这样说。(记者 谢艳荔 陈纪凰 吴亦航)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两岸童心聚福州 台湾艺人分享传... “两岸童心—台湾传统文化小课堂”活动18日在福州举行。台湾布袋戏艺人黄侨伟手持猪八戒木偶,为两岸青少...
中国从泰国引渡一名涉嫌非法吸收... 8月15日,在中国驻泰国使馆和泰国相关执法部门的大力协助下,我公安机关将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的嫌...
“剪艺传薪”非遗进校园剪纸艺术...   8月13日,由福州市美术馆主办,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协办的“剪艺传...
@高新区个体户,这项申报进行中... 福州市2025年度“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申报已于7月28日正式启动,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可通过全国...
涉案607克!快递柜暗藏洗钱通... 近日,福州市公安局上街(高新区)分局先后打掉两个组织严密的“黄金跑分”团伙,抓获5名犯罪嫌疑人,查扣...
外交部:所谓“旧金山和约”非法... 原标题:外交部:所谓“旧金山和约”非法无效,台湾属于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不容置疑 针对台湾地区...
今天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致敬榕... 今天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致敬榕城生命守护者—— 仁心仁术敬佑生命 用心用情守护健康 编者按 2...
三坊七巷非遗韵:老技艺焕新颜 ... 位于福建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福建非遗博览苑,是一座青砖褐瓦、彩色花窗的古民居,有着300多年...
优化营商环境 福州3个典型经验... 近日,省发改委推出全省各地各部门今年第二批31个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经验做法加以推广,其中包括福州市3...
体育赋能乡村振兴 福州市第三届... 近日,由市农民体育协会主办的福州市第三届“农体杯”农民体育文化系列活动乒乓球赛在罗源举行。 来自罗...
特朗普与普京通话 双方支持俄乌... 俄罗斯总统助理乌沙科夫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18日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持续时间约40分钟。乌沙科夫...
接纳未成年人1人 一KTV被罚... 近日,福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人员开展日常检查活动时,发现某商业广场某KTV包厢里有1名未成年顾客正在...
福清:效能建设领跑 项目建设加... 扭住目标、搭好平台、活用机制…… 福清:效能建设领跑 项目建设加速 位于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
杨林森:98岁抗战老兵难忘峥嵘... 经历无数次生死考验 杨林森:98岁抗战老兵难忘峥嵘岁月 杨林森 “战壕里,血水混着泥浆。有的战...
福州“开渔第一网”海鲜上岸了 渔船满载而归。 千帆竞发去开渔,鱼虾满舱丰收归。16日,福州迎来开渔。18日,“开渔第一网”海鲜上...
善意涌来 他却说“留给更需要的... “特别感谢大家的爱心与关心,我一定会努力坚持下去。”17日,冯昭兴特地致电福州晚报,希望借福州晚报平...
日军曾悬赏15万美元,追杀这张... 沉重、压抑、悲愤……近日,围绕“日军罪证照片”展开的电影《南京照相馆》凭借扎实的剧作与直击人心的叙事...
微信:没有已读功能 以后也不会... 今天微信官方公众号“微信派”发文回应“为什么没有已读功能?”“微信已读功能”这个话题,年年有人问,年...
福州市青少年暑期公益课堂“加油... 童行有礼 文明一夏 福州市青少年暑期公益课堂“加油包”上新 孩子们剪榕树叶,绘制城市地标贴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