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年前的戏曲,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时光的长河中悄然“潮起来”。那古老的唱腔,仿佛穿越了岁月的迷雾,带着历史的厚重与韵味,再度叩响人们的心灵。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在舞台上翩翩起舞,一招一式皆蕴含着千年的文化积淀。他们用生动的表情和激昂的身段,演绎着一个个悲欢离合的故事,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古代的世界。那悠扬的弦乐和清脆的锣鼓声,交织成一曲曲动人心弦的乐章,将戏曲的魅力推向极致,让人们为之沉醉,感受着 300 年前戏曲的独特魅力与蓬勃生机。
在一米高的台子上,3名孩子手持花篮,一边表演,一边360度旋转,台下演员用旗语演唱,配以东北地方小调进行伴奏……在福州长乐琴江满族村的村礼堂,一场“台阁”表演正在进行中。
长乐琴江满族村。长乐区委宣传部供图
5月19日,2025福建省“艺术点亮乡村”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长乐琴江满族村,探寻这座古村落的乡村振兴之路。
“2007年,长乐琴江‘台阁’被列入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讲解员林静说道,这项起源于清代满族节庆的民间艺术,在水师旗营设立之时流传进入琴江,成为琴江满族村文化艺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近300年历史。
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乐琴江“台阁”传承人张建海介绍,因北方游牧民族节日欢庆没有固定舞台,才发明这种缩小的舞台,借助隐形的“铁机”造型,在人抬着的或轱辘板车撑载的会转动的小舞台上,小演员走动演出,故又称“抬阁”。
“台阁”表演。人民网记者 陈蓝燕 摄
近年来,张建海等艺人在坚守“台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融入科技元素,通过精心改良道具,创作出一批兼具古典韵味与现代审美的文化精品,连续多年参加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展演并赢得了众多奖项。
当旧时的戏曲融入当代人的喜好,“台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今年正月,“台阁”在福州上下杭、晋安湖公园等地展演,吸引大量观众驻足观赏。张建海告诉记者,“台阁”已然成为长乐满族文化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
琴江满族村原书记张伟民表示,“台阁”文艺不仅是娱乐形式,更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琴江数百年历史文化的宝库。从旧时的节庆斗艺,到今天的游客特色打卡点,“台阁”串起了过去和现在,把琴江乡村文化的鲜活劲儿,全都展示出来了。
这些年来,琴江满族村正着力让当地文化“潮起来”。比如,结合“台阁”特色文化设计产品包装,培育品牌,并且通过节假日进行展销推广,促进琴江旅游消费增长。
琴江满族村一角。人民网记者 陈蓝燕 摄
此外,越来越多文创工作者选择来此安家创业。德艺甘传文化艺术交流工作室主理人甘梅月作为第二位入驻琴江的文创工作者,这些年来一直尝试借助德化白瓷知名度,提取满族的文化元素,将满族文化进一步推向全世界。
为深挖文化底蕴,琴江满族村展开了整体性布局。张伟民介绍,村里不仅开设廉政展示馆、历史文化展馆等场馆,还鼓励村民自营并引进小型文创项目,如琴江小吃、琴江小酒馆、太平里满族纪念品、陶艺工作室等20余家文创场所。如今,这里已形成以休闲度假、水师文化体验为特色的文创旅游氛围,古村焕发“新生机”。
随着游客人数的增加,村里的人气更旺,村民的收入也增加了。“我们结合琴江满族村实际情况,把琴江满族村打造成长乐特色亮点品牌,加快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不断提高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长乐航城街道琴江满族村书记张兴泉表示。(记者 陈蓝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