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势谋远,激流扬帆”,这恰是长乐的生动写照。长乐凭借着汇聚的磅礴之势,不断谋划长远之策。在时代的浪潮中,犹如一艘巨轮,勇敢地驶向远方。它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激流的挑战,在汹涌的波涛中坚定地扬起风帆。那股勇往直前的力量,让长乐在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各个领域都焕发出耀眼的光芒。无论是产业的蓬勃兴起,还是城市的不断更新,都彰显着长乐聚势谋远、激流扬帆的精神,引领着它在未来的征程中不断创造辉煌。
背靠千里沃野,迎揽八面来风,因海而兴、乘数向“新”的长乐踏着高质量发展的强劲鼓点,向海内外客商发出最诚挚的邀请。
快速发展的福州滨海新城。记者 林双伟 摄
疾风知劲草。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长乐区倾情、倾智、倾力,凝聚起抓招商促发展的强大合力,聚合招商引资“强磁场”。2024年,长乐区落地招商项目50项,总投资520.18亿元,项目数和投资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5项、295亿元。
数据彰显长乐抓招商促发展的良好态势。客商为何选择长乐?因为机遇就在长乐!从数字经济到海洋经济,长乐的发展与时代同频,每一步都踩在了风口上,亮眼表现让人不禁期待,这座城市还将爆发出怎样强大的磁吸能量。
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记者 林双伟 摄
“峰”起云涌“数”风流
文武砂街道,曾是一片荒凉沙地,目之所及,萧条肃穆,仅有东湖和一口大鱼塘的涟漪荡漾。2000年,福建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数字福建的战略构想,这场始于东南沿海的数字变革,最终升华为国家战略方针。乘势而上,滨海新城于2017年启动建设,这片沙地终于迎来了发扬蹈厉的激情岁月。凭借“日拱一卒”的劲头,党员干部比创新、比干劲、比成效,“省内最大算力集群”强势崛起。
在不久前举办的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这个纪录再次刷新——长乐区政府与福建智算方舟科技有限公司就机场综保区人工智能智算中心(一期)项目达成战略合作,将打造全国单体最大人工智能智算中心。这一项目标志着福州在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迈出大步,是长乐创新打造“私募基金投资+省属国企支撑+互联网大厂包销”商业模式进行招商引资的缩影。采用这一模式,长乐充分发挥福建省大数据集团、商汤科技的引领作用,还成功招引了福州新区智算中心二期等项目落地新区。
福建智算方舟科技总经理贾暄一语道出选择长乐的原因。“这里不仅有国家级新区和自贸区的叠加优势,还有全国第三个、全省唯一与香港跨境合作的咨询委员会‘福州新区闽港合作咨询委员会’,开放优势得天独厚。”
福米贴片模组项目数字工厂。记者 池远 摄
如何发挥好项目的作用?福州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长乐机场综保区人工智能智算中心作为“港数闽算”战略着力点,将立足福州、服务全省、辐射华南。以该项目为抓手,福州新区将持续做强算力基础设施,通过加速推进新区智算中心二期、腾讯云项目、长乐机场综保区人工智能智算中心建设,力争2025年智算算力规模突破1万P、远期突破3万P,构建起更为紧密、集约的区域算力协同生态体系,为打造国内领先、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智算新高地注入更多活力。
数字时代,数据成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并列的“第五要素”。如何变数据为资产,变资产为资金?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长乐摸索出了可行路径。
4月25日,长乐区医院100余例颅脑MRI影像数据成交并纳入国库集中收缴。福建省财政厅确认,这是全国首单医疗数据资产使用费国库收入,标志福州新区率先跑通医疗数据从盘点、登记、定价、授权运营到交易的全过程。这些数据经过严格脱敏处理,将通过政务云搭建的可信数据空间进行AI模型训练,主要应用于数字化颌智精准定位系统开发。
作为国家级改革创新示范区,福州新区先行先试推进健康医疗数据开发,数据供给全国第一。截至目前,已建成覆盖市属医院和社区机构的高质量数据资源池,整合形成电子病历库(覆盖500万病例)、医学影像库(超1000万例)、基因组数据库(超10万样本)。与此同时,福州新区还是省内唯一获得公共医疗数据审批权限授权的地区,获批设立公共数据开发服务专区,打通了数据流通的合规链路,可对省“三医一张网”项目汇聚的全省261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等机构超2000亿条健康医疗数据开发运营进行审批。
耕耘创新,势不可尽。从“全国最大”到“全国首单”,是长乐敢为人先、挺立潮头的真实写照。数字经济方面,长乐已实现数字新基建全面布局,形成“天上三朵云(数字福建政务云、商务云和福州政务云)、地上两条路(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海峡光缆一号)、中间两中心(省超算中心、省智算中心)”的数字新基建格局。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含网龙片区)已注册企业1265家,合计注册总资本751.9010亿元。数智加持下,纺织企业实现转型,福建(长乐)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接入652家长乐纺织企业,连接设备10163台。
福州港松下港区牛头湾作业区。记者 林双伟 摄
耕波犁浪绘“蓝”图
长乐,胸怀大海的波澜和腾飞的梦想,与世界无边界、零距离。30多年来,伴着“海上福州”建设激扬的号角,这座海滨城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敢想、敢闯、敢试、敢冒,朝着建成现代化新兴港口城市的目标扎实迈进。
这盘棋局中,港口是“棋眼”。俯瞰沿着100多公里海岸线舒展的“蓝”图,北边空港银鹰穿梭,吞吐万汇;南边海港舳舻相接,通陆连海。好消息还在接连传来——
4月14日,全省首个空港型综合保税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一期)通过国家联合验收组的正式验收,标志着福州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为福州乃至福建发展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带来全新的机遇。
5月1日,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新建主跑道贯通,不仅为助航灯光、道面标志线等后续工作的快速推进奠定基础,也为校飞、试飞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设施之一,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枢纽机场,即将跨入“双跑道、双航站楼”时代,为福州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打造新形象、增添新动能。以此为原点,辐射四方的公路、铁路不断延伸。
5月8日,福州至长乐机场城际铁路F1线(滨海快线)正式开启全线空载试运行。这条串联主城新城,衔接地铁、国铁、机场的城市“新动脉”,进入线路开通运营前的最后冲刺。与此同时,福莆宁F2、F3线长乐机场段工程加快建设,将揭开空铁联运新纪元,福州都市圈将乘着轨道交通加速迈向同城化。
滨海快线进入线路开通运营前的最后冲刺。记者 陈暖 摄
海港方面,闽江口和松下港区建成生产性泊位27个、万吨级以上19个,拥有15万吨级港口航道,总通过能力达6000万吨,去年首次靠泊20万吨级船舶。与此同时,牛头湾作业区4#泊位、山前作业区17#泊位建设稳步推进,助力长乐全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依托港口,长乐人以海为途,展开对海洋的探索。巩固南美白对虾、鳗鲡、淡水鱼等传统水产品养殖优势,加快推动漳港海蚌饵料科研攻关。海上风电已投用装机容量79.6万千瓦、约占全市55%,6个在建及规划项目装机容量250万千瓦、约占全市规划70%。壳零集团等企业利用海洋贝壳等材料,开发海洋生物制品。网龙成为数字经济出海的典型,教育版图覆盖全球192个国家和地区,惠及超1.5亿用户……
泱泱碧波里,漫漫海岸边,瀚海烟波中的一幕幕剪影汇成长乐谋划高质量发展“蓝”图的生动写照。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受访者供图)
聚“链”成势奏强音
聚“链”成势,产业才能攀高向强。2021年,福州市出台《关于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的工作方案》,梳理出16条重点产业链、制定产业链全景图,明确产业链“链主”企业、产业分布、优势领域、薄弱环节、缺失环节等。
全景图指引下,招商按图索骥。其中,长乐招商补上了新型显示产业链重要的一块拼图——长久以来,我国显示产业“大而不强”,瓶颈就在偏光片的上游。年初,昊盛科技旗下新美材料收购韩国LGC光学功能膜业务,突破偏光片上游关键材料限制,打通新型显示屏完整产业链。“此次收购改变了供应链格局,改变了技术制程和生产限制,改变了核心材料来源,从而确保昊盛科技在全球偏光片领域的龙头地位和技术领先。”昊盛科技相关负责人连用3个“改变了”概括这场收购的重要意义。
据介绍,新美材料收购韩国LG化学偏光片材料业务的精密表面功能膜涂布线,将在年内落户福米园区,并实现“跨国技术零时差嫁接”,在产业园内打造国内首座同时生产高阶偏光片用保护膜及表面功能膜的制造工厂。“我们将在福州新区建设万人显示小镇,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努力建成国内首个产业链最完备、产业要素最集中的光电产业基地。”昊盛科技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福州新美偏光片材料项目的落地是长乐按照“全方位、全流程、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全员参与”五全抓招商要求推动项目签约落地的一个缩影。在此基础上,长乐区进一步完善招商准入门槛,积极引入商汤科技东南总部、新博研桥、宁丹新药等重点项目,同时深入开展“产城人融合”专项行动,积极引入培训业务,落地福州软件学院二期、海韵捷迅、军盾等培训机构,研发楼二期、均和云谷、新投商务中心、芯云产业园等纷纷投入招商运营,进一步集聚新区人气。
在产业政策上,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福州新区也拿出满满的诚意,营造“爱商重商、助企惠企”的良好氛围。企业落地可享受省、市、区出台的40多项优惠支持政策,涵盖到资金奖励、要素保障、创新发展等方面;在要素成本方面,福州新区土地价格、用工、用水、用电等要素成本均有显著优势,尤其是数据中心在电力补贴后,用电价格每度仅0.45元,全省最低。在金融扶持方面,4只总规模60亿元的福州新区产业发展基金,交通银行福建省分行500亿元的授信额度,都为优质企业招商落地、加速成长助力。(记者 蒋雅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