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起,福州开启了集中清除非洲大蜗牛的行动。非洲大蜗牛作为外来入侵物种,对福州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这些蜗牛繁殖能力强,食量巨大,会大量啃食农作物、花卉等植物,破坏生态平衡。相关部门迅速行动,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集中捕杀和清理。他们深入各个角落,不放过任何一只非洲大蜗牛的踪迹,力求将其对福州生态的危害降至最低。这一行动不仅体现了福州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也为保护本土生物多样性和农业安全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近段时间不少市民反映,总能在一些公园小路边、草丛里、居民外墙上看到个头特别大的蜗牛,外形呈现圆锥状。据了解,这属于外来入侵物种非洲大蜗牛,福州市定于5月至9月在全市范围予以清除。
“雨后遇到这样的蜗牛,千万别去触碰。”市农业农村局生态办负责人说,下雨过后见到的这种个头大、壳面有花纹的蜗牛基本属于非洲大蜗牛,是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非洲大蜗牛身上携带多种细菌,人们用手触摸,会引起皮炎、皮肤瘙痒、肿胀等。
目前,非洲大蜗牛已在全球众多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肆虐。在我国,它们在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地悄悄扩张着“领地”。
为切实遏制非洲大蜗牛扩散态势,根据省级专项部署,福州定于5月至9月在全市范围开展非洲大蜗牛夏季集中灭除行动。同时,结合“清洁家园”行动、志愿服务、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等活动,广泛组织志愿者、社区物管人员以及乡镇(街道)人员投身行动中。
市农业农村局提醒市民,不要徒手抓蜗牛!如果在公园、小区发现数量较多的“大蜗牛”,可以找公园管理处、物管公司进行处理,或者找专业的杀虫公司处理;若在家里发现少量蜗牛,可利用食盐进行处理,蜗牛被撒食盐后,软体部分会因脱水而死亡。(记者 蓝瑜萍 通讯员 黄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