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8速递|中外气候传播者探讨传播如何推动低碳发展
创始人
2023-12-10 08:52:36
0

原标题:COP28速递|中外气候传播者探讨传播如何推动低碳发展

本文图片均来自能源基金会

联合国缔约方第28次气候大会(COP28)正在迪拜举行,当地时间12月8日,由能源基金会、澎湃新闻和清华大学气候传播与风险治理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主题为“气候传播推动低碳转型”的边会在大会现场的中国馆召开。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前美国气候副特使、威廉与弗洛拉·休利特基金会环境项目主任乔纳森·潘兴(Jonathan Pershing)和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王毅等嘉宾发表了主旨发言,来自国内外媒体和学界的气候传播人士就能源转型叙事的现状,媒体叙事何以促进气候解决方案以及调动公众气候行动参与积极性的创新方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

认识气候“复杂性”

邹骥在开场致辞中强调,当前中国在气候传播方面存在诸多缺口,不同的目标受众可能对气候解决方案的构建持不同的观点和想法。邹骥表示,不仅是传播技术方案,气候传播者还应关注气候变化背后的原理和重要性,同时在政策变革之路上建构更多不同类型的叙事。“我们亟须弥补气候传播的缺口,如此社会才能达成共识,及早完成能源转型,在碳中和领域取得进展。”邹骥说。

会议上,能源基金会策略传播项目高级主任荆卉表示,在地缘政治和经济下行的背景下,能源一方面给社会带来了益处,但另一方面,目前的能源体系是不可持续的,带来了一系列气候变化的问题和社会问题。

“所以我们要问自己,如何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复杂性。我们的叙事是否足够强有力去应对新的变化,有没有新的传播方式能改进我们和受众互动的方式。”荆卉说。她还进一步指出,根据能源基金会研究发现,在中国,有关能源安全的叙事无论在数量还是证据收集上都占据优势,反观有关可再生能源的叙事,则陷于例证不足的困境。

前美国气候副特使、休利特基金会环境项目主任潘兴则从全球角度进一步总结了当前气候传播面临的挑战。他指出,公众不参加气候行动的原因是不知道或不理解气候变化,气候传播者可以通过向他们解释正在发生什么来加深理解。潘兴还指出,气候传播者需要倾听来自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的受众的声音,“你需要知道你在和谁对话,为什么和他们对话,以及他们关心的话题是什么。”他说。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王毅在主旨发言中指出:一个系统的转型不是一两句话简单能说清楚的。气候传播需要以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来讲述和分析挑战和问题。

另外,王毅认为各国应重视由语言差异导致的气候用词和叙事的分裂。“不是说告诉他人你应该怎么做,而是让所有人都要明白这个道理,都要明白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件事,什么是替代的道路,什么是替代的模式,最后才能实现目标。”王毅说。

拉近气候变化的距离

在第一组专家发言中,澎湃新闻记者刘栋在会议上分享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气候报道的实践经验和思考。根据澎湃新闻2022年做的一份民调显示,虽然中国公众中同意“气候变化已经发生”观点的比例非常高,但是半数人不知道究竟何为气候变化;虽然很多人对气候变化感到忧虑,但也发现对气候变化的关注没有普遍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意愿。而《临界点》气候议题电子月刊的创建正是为了打破普通人与气候变化的“距离”问题。

气候传播不应被限制在狭义的概念中,事实上,它关乎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好像经常报道的就是技术,其他都没有报道,”致力于深入报道气候变化的全球新闻项目Covering Climate Now培训总监圣地亚哥-萨埃斯(Santiago Sáez)在发言中指出,“公众日常会做些什么,关于教育,关于健康,关于文化,还有出行旅游,各个角度的故事都是可以写的,同时还要报道气候问题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完整报道全部的故事。”

英国专门负责报道气候以及能源政策和科学的网站《碳简报》(Carbon Brief)总监兼编辑利奥·希克曼(Leo Hickman)表示,在《卫报》和《碳简报》积累的工作经验让其感受到主流媒体在气候传播领域的重要性。

“大部分时间主流媒体都会对IPCC的报告进行深入报道,”利奥说,“通过主流媒体过滤后,各种不同的价值理念浮出水面,而不是公众自己坐下来读几万页的报告。”另外利奥认为,中国媒体和西方媒体在报道气候变化中虽然存在些许差异,但也有诸多可供商讨的共通之处。

气候传播策略因人而异

在第二个专家小组的分享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气候传播与风险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曾繁旭分享了对生长于互联网时代的中国青年人(Generation Z)的研究成果。他的团队通过分析研究将这部分人群分成六类人口,他们拥有不同的生活信念,他们对气候的感知以及气候的行为意愿及效能感也各不相同。

“我们的研究表明,针对不同的人群我们可以有不同的传播目标以及不同的气候叙事方案,以便我们的传播能够更好地连接到Z世代不同人群的生活信念和身份,因为他们不是‘铁板一块’的一代,而是非常多元化的一代。”曾繁旭说。

来自乔治梅森大学气候变化传播中心研究副教授约翰·科切(John Kotcher)的研究则发现,在美国和英国,公众有关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和相关性的了解少之又少,“大部分人都认识到气候变化是会影响到人类健康的,但当问他们是如何影响时,很少有人能回答得上来,而且很少有人能够告诉我们谁或者什么样的群体可能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最大。”

中国非政府环保组织“自然之友” 总干事刘金梅在会议上介绍了在2021年启动的“公民气候行动计划”,该计划致力于将气候变化与工人权利、照护老人和卫生健康联系起来。

“我们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公民了解气候知识和政策,同时帮助他们制定个人规划,让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实现真实的改变。”同时刘金梅还注意到2023年年初有超过400名年轻人申请参与该计划,其中14%申请人的年龄在14岁以下,“我们可以看到年轻人也在领导我们的项目,同时他们也在关注我们的项目。”

在嘉宾分享之后,现场还进行了互动讨论。与会人士一致认可气候传播的重要性以及传播之路仍然任重道远。各方希望在这个会议基础之上将能够有更多合作,讲述好在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中的中国故事和全球故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突发!美国一炼油厂爆炸起火 当地时间10月2日晚,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附近的埃尔塞贡多市,美国雪佛龙石油公司旗下一座炼油厂...
福州这一幕太壮观了,很多人都没... 金秋十月,硕果飘香 眼下,正值火龙果的成熟期 福清的火龙果种植基地里 红彤彤的红心火龙果挂满枝...
10月11日起,调图! 10月11日起,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保持客货列车开行规模,优化列车开行结构,安排图定旅客列车...
古今对望 家园共此时   古与今在此合影,家与国在此同梦,有福之州藏尽时光的浪漫!
台风“麦德姆”登陆!福建气温直... 最新消息!据菲律宾国家气象局消息,当地时间10月3日9时,今年第21号台风“麦德姆”在菲律宾吕宋岛北...
青少年自然笔记作品展亮相福州 10月1日,福州市青少年自然笔记优秀作品展在三江口植物园兰香馆正式展出。展览将持续至15日,免费开放...
夜经济激发国庆中秋假期文旅消费... 祥坂夜市的烟火气引来众多消费者。 闽江畔霓虹闪烁,古厝巷弄灯火通明,人群熙攘、美食飘香,交织出一幅...
随意吐痰煞风景 国庆假期,福州各大景区都迎来比平时更大的客流量,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沉浸在欢乐的游玩氛围之中。然...
福州发送铁路旅客创单日历史新高 记者2日从福州火车站获悉,10月1日福州站发送旅客147098人次,福州南站发送旅客96927人次,...
仓山举办百姓大舞台文艺演出 2日晚,螺洲古镇路口广场热闹非凡,仓山区“福满金秋 遇见仓山遇见你”国庆系列文化活动之百姓大舞台文艺...
文明餐桌“不放假” 守护“舌尖... 国庆中秋假期,正是与家人、亲友欢聚品茶、共享家宴的美好时光。美食与温情不可或缺,文明餐桌亦不应缺席。...
福州高新区诚信文化公园亮相 近日,福州高新区打造的区域内首个诚信文化公园正式揭牌。该公园依托高岐河智慧体育公园原有基础,将自然生...
儿童剧《田螺姑娘》精彩上演 1日、2日下午,福州市工人文化宫演艺中心剧场座无虚席,由福建人民艺术剧院、福建省杂技团联合出品的跨界...
仓山港头社区举办“双节”同庆主... 为庆祝国庆、中秋佳节,近日,仓山下渡街道港头社区举办主题活动,融文艺汇演与趣味游园于一体,吸引近百名...
平凡的坚守 动人的风景 国庆中秋双节同庆,当千家万户沉浸在团圆的喜悦中时,榕城的大街小巷、青山绿水间,有不少平凡的身影坚守在...
福州漂浮嘉年华活动吹响“集结号... 2025(首届)“浮力全开·浪起雄江”福州漂浮嘉年华系列活动——“漂浮园·Hey chill秋日摸鱼...
“夜运动”点亮榕城夜生活 市民骑行、夜跑、跳广场舞,乐享假日时光—— “夜运动”点亮榕城夜生活 国庆中秋假期,当白天的喧嚣...
长乐和平街国庆中秋文旅活动举办 长乐和平街国庆中秋文旅活动举办 “船队见习官”接受七大考验,两日吸引数千人打卡 和平街位于福州新...
福州10月5日或现38℃高温 国庆假期,福州天气总体晴好,但是炎热持续。记者10月2日从市气象台获悉,未来两天,福州以晴热天气为主...